兆易创新:清洁电器开卷,<span style='color:red'>智能</span>MCU是关键变量
  清洁电器市场正处于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双轮驱动的关键阶段,智能化升级、功能集成化及成本优化需求交织,推动行业竞争格局加速重构。在此背景下,如何精准匹配不同清洁电器品类的技术特性,选择兼具算力支撑、功能适配性与成本优势的控制方案,成为厂商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课题。  在第八届电动工具控制与充电技术研讨会暨清洁电器技术创新论坛上,兆易创新MCU事业部产品市场经理梁峰带来了针对性分享。作为深耕清洁电器芯片应用领域的从业者,梁峰结合行业趋势、兆易创新全系列产品实践及客户合作案例,从技术适配、成本平衡、场景落地等维度,为清洁电器企业选择合适控制方案提供了专业视角与实践参考。  控制方案成行业破局点  清洁电器行业历经二十余年发展,技术竞争日趋白热化。梁峰指出,主流厂商的产品矩阵已从扫地机、洗地机、吸尘器、窗宝等核心品类,逐步延伸至庭院机器人、泳池机器人、割草机等细分领域,行业渗透率持续攀升。  从核心产品来看,扫地机在智能化与科技感体验上不断升级,建图、避障、自动清扫、机械臂操控、远程控制等功能更趋成熟;洗地机则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在硬质地面清洁、干湿混合垃圾处理及清洁力度上优势显著。这对主控芯片MCU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需持续提升算力以适配智能化需求,另一方面因扫地机解决方案正从“主控+地刷+无线模组分离式”向一体化迭代,还需MCU具备大封装、多IO口、多串口等丰富片上资源。  GD32 MCU 产品聚焦清洁电器  作为全球十大32位通用MCU厂商,兆易创新针对清洁电器行业需求构建了丰富的产品矩阵。按内核算力划分,其产品覆盖M4至M33内核,主频约150MHz。考虑到三角激光、dToF、线激光雷达等在清洁产品中应用广泛且成本要求苛刻,兆易创新在入门级低成本产品上实现突破,旗下GD32E235系列、GD32F31x系列、GD32W515系列均已在此领域落地成熟应用。此外,针对智能化产品对无线功能的核心需求,兆易创新也同步提供了相应产品。  核心产品覆盖全场景需求  基于GD32VW553的模组  兆易创新有几款产品已经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GD32VW553双模无线MCU支持Wi-Fi 6与BLE 5.2,具备丰富IO资源,可完美适配洗地机应用。该芯片采用RISC-V内核,主频达160MHz,最高支持4MB Flash与320KB SRAM,还集成CAU、HAU、TRNG、CRC、ECC、EFUSE等安全模块,保障数据安全。兆易创新同步推出了基于此芯片的四款模组,定位“极致成本Wi-Fi 6模组”,进一步降低客户应用门槛。  GD32W515 MCU  另一款重要产品是GD32W515 MCU,该系列采用Cortex®-M33内核,主频高达180MHz,拥有大存储容量,最高支持2MB Flash与448KB SRAM,且采用QFN36、QFN56小封装设计,适配空间受限场景。  梁峰表示,为响应市场对成本的敏感需求,兆易创新从GD32系列中遴选产品组成超值产品线,在适度平衡算力与资源的同时实现优化成本的目的。以GD32C231为例,其采用ARM® Cortex®-M23内核,支持1.8V-5.5V宽供电电压,深度睡眠电流低于5μA;针对工业场景安全性要求,存储单元集成ECC与CRC校验功能,为入门级产品提供关键安全保障。目前该产品在清洁电器领域,适用于小单电机控制、低成本电池管理及小传感器节点型MCU控制等场景。  三大方案直击清洁电器痛点  本次大会,兆易创新带来了多款基于GD32系列芯片的清洁电器产品方案。  GD32F5+GD32VW553 洗地机一体方案  首款是GD32F5+GD32VW553洗地机一体方案:其中,GD32F5凭借丰富资源,负责多类电机控制(含无刷电机、有刷电机、舵机、测速轮)及LCD串口屏驱动;GD32VW553 则承担无线通信控制功能,支持微信小程序蓝牙配网,也可通过阿里云“云智能”以SoftAP模式完成配网,还能演示电机启停操作。  基于GD32 MCU 避障线激光方案(欢创)  第二款是与合作伙伴欢创联合开发的避障线激光方案,以GD32W515芯片为核心,可同时兼容CMOS与激光传感器。该方案能以固定每秒帧数的扫描速率,在115°视场角内实现毫米级激光测距扫描,并生成空间平面点云信息,为清洁设备避障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基于GD32E503和GD30BM2016的一站式清洁电器解决方案  第三款为一站式清洁电器解决方案,由GD32E503 MCU与GD30BM2016 BMS AFE芯片构建完整硬件架构。其中,GD30BM2016 BMS AFE芯片功能强大,支持3-16串电池电压检测;16bit ADC电压检测精度达±5mV;内置1个温度传感器且可外接9个NTC电阻测温;最大支持8串同时均衡,最大均衡电流80mA;支持COV,CUV,SCD等多种保护;集成高性能的高边驱动,支持并口和串口充放电模式。整套方案支持三元锂与磷酸铁锂电池的SOC/SOH算法,具备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报警及保护功能,拥有多种通信接口以实现与BMU的交互控制,还能依据均衡管理策略对电芯进行均衡管理,提升电芯一致性并延长使用寿命。该方案可用于扫地机、洗地机、吸尘器、移动户储中。  梁峰指出,清洁电器领域是兆易创新核心战略应用板块之一,不仅在公司整体业务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持续为业绩增长提供关键支撑。依托多年技术积累与产品迭代,兆易创新已构建覆盖清洁电器不同细分场景、不同算力需求的全系列产品矩阵。更重要的是,兆易创新始终以严苛标准把控产品质量,芯片在稳定性、安全性及兼容性上的优异表现,已获得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与客户粘性。未来,兆易创新将继续聚焦清洁电器行业的智能化、集成化发展趋势,深化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持续推出更贴合场景需求、更具成本优势的芯片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09-30 15:04 阅读量:222 继续阅读>>
北京君正新品 | 安全一步到位,乔安AI双摄可视猫眼大屏<span style='color:red'>智能</span>门锁Z2C
  前言  门锁的发展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缩影,从原始社会的简单机械结构到现代智能科技,门锁的演变反映了安全需求、工艺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变迁。虽然安全需求是门锁永恒的追求,但时至今日一把好锁的定义已经不再简单停留于此,它还延伸到能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变便捷性。  若是装上这款近期上市的AI智能门锁--乔安AI双摄可视猫眼大屏智能门锁Z2C,那以上的问题,将同一时间为你解决。接下来随笔者一起来认识这把门锁的独到之处。  外观材质/设计  乔安Z2C以液态金属质感合金面板作为外壳,采用精密CNC数控机床一体压铸成型技术,2.5D有机玻璃真空离子镀膜工艺,确保结构稳固耐用的同时,外壳呈现出黑金属流线肌理的时尚美感。而内机配置了5寸超大显示屏,门外一览无余,为用户带来舒适的观看体验。  它的内核也很强大。乔安Z2C嵌入了君正T23芯片——一款针对物联网(IoT)和智能终端设备的低功耗、高性能处理器,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低功耗以及高度集成与扩展性优势。  在君正T23芯片的支持下,用户装了一把乔安Z2C,就相当于享受4种智能设备体验:智能锁+全景摄像头+智能门铃+猫眼,体验全方位安全守护。  功能体验  PART1 双广角视野,无盲区覆盖  乔安Z2C的独特之处,无异于它的外机正面及底部,嵌入双140°大广角2K超清像素猫眼,进行双机位拍摄,实现门口区域全景监控。而且在高性能ISP加持下,它具备良好的3D降噪、畸变校正能力,为用户日夜清晰呈现门外情况。  暗黑走廊也不怕,镜头两侧配置了双芯补光灯,光线不足红外灯自动补光,清晰掌控门口的一举一动,化防守为主动防御,无惧黑夜环境。同时,还能开启白光灯,呈现彩色夜视,录入更多环境细节。  PART2 远程智控,APP一站式管理  可联动乔安智联App,实现远程智控,一站式管理。不管人在哪里,都能一手掌握家门情况。如客户来访,一键按门铃,也能同步呼叫手机端APP,接待意外来客,避免错过重要客人。  PART3 免费AI智能算法  乔安Z2C支持多种AI智能算法,在乔安智联APP上能自由安装开启。如人形侦测算法,当有人逗留徘徊时,摄像头能自动抓拍高清图片并推送报警信息到手机上。  家里有小孩的,开启儿童检测算法后,家里小孩回家或出门,APP自动推送信息弹窗,小孩动态随时掌握。而且支持自定义设置出门留言提醒,当家里有人出门,门锁上还可推送语音提醒,如“小孩出门了”。  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签收快递邮件包裹这件事,乔安Z2C支持包裹检测算法,开启后,有快递上门第一时间通知,而且全天候监测包裹状态,开启语音警戒功能,有人靠近包裹,自动发出语音警报,再不用担心门口快递会被盗了!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乔安Z2C支持防挟持云电话通知紧急联系人。当遭遇危险,如被人挟持、独居女性被尾随等特殊情况,开锁触摸告警设置,自动电话呼叫绑定的手机!  PART4 3D人脸识别,秒刷秒开  乔安Z2C的个性化功能多样,朋友们购买后可以逐一体验。接下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它便捷、多样的开锁方式。  作为一款智能指纹锁,乔安Z2C支持人脸开锁,特别的是它搭载了深度自动学习人脸识别算法,能全面实现精准识别,在用户带着眼镜或者帽子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刷脸即开,让用户解放双手,避免钥匙开锁的种种麻烦。  PART5 掌静脉精准识别,让开门更便捷  除了升级的3D人脸识别,乔安Z2C也配置了各种主流解锁方案,如指纹、密码、虚位密码、NFC、钥匙等。并支持同用。比如常见的指纹解锁,区别于传统的指纹锁,乔安Z2C采用隐藏式指纹解锁,防刮擦且一握即开。且采用的是生物半导体识别技术,识别能力更快更安全,有效防止假指纹以及其他被破解方式,经过15万次开关门测试、30万次指纹头耐久点击测试,识别准确率达到99.99%,识别速度降至0.5秒。  但在生活中,难免会有特殊情况,比如手指有汗、指纹磨损严重、无指纹、脸部受伤等等,乔安Z2C解锁全新式开锁方式——掌静脉解锁。通过高精密红外光扫描手掌,血红蛋白吸收光线,使掌静脉图案显现,将提取的静脉特征与数据库进行比对确认身份,让开锁变得更简单、更安全。  PART6 智能锁体,安全双芯  门锁的安全与破解的对抗也从未停止。从远古木栓绳结到现代AI智能锁,每一次升级都伴随着新的安全隐患,而安全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应对这些挑战。为此在上市前,乔安Z2C就经过了种种严苛实验测试,为用户提供放心的品质保障。  乔安Z2C使用安全双芯片+三防电子感应锁体,能自动开关门、自动落锁、防撬报警等,同时防小黑盒开启,电路板采用多层保护措施,隔绝脉冲干扰,不会误开门,为您提供多重安全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乔安Z2C送终身免费3天循环云存储服务,支持免费回放近3天云录像,即使门锁被破坏、停电,依然可以手机回放云端录像,不怕录像丢失。  03 超长续航,半年充一次电  最后,就是用户较为关心的供电以及耗电问题。乔安Z2C搭配多核高密度5000毫安可充电锂电池,一次充电最长可续航6个月。在APP上,用户还能及时关注门锁耗电情况,避免停电。  当然,经过提醒后,仍然无办法及时充电,电量耗尽时用户可采用机械钥匙(隐藏式)开锁,或外接TYPE-C(隐藏式)接充电宝应急充电开锁。  04 安装体验  乔安Z2C支持市面上99%门型,木门、铜门、不锈钢门、老式防盗门等,无需担心适配问题。综上所述,你想要一把这样子的智能门锁吗?现在购买即享全国免费上门安装服务,且体验0风险,支持30天免费试用,装完不满意全额退。科技就是让人生活得更便捷,你觉得呢?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09-26 16:13 阅读量:520 继续阅读>>
50个<span style='color:red'>智能</span>硬件产品研发术语通俗易懂速查手册
  术语是一个行业高效交流和快速沟通的媒介,也会成为一个行业的壁垒,对术语的掌握往往是评估你是否跟上了解行业的关键。  但是,智能硬件行业有些术语已经了职场中交流沟通必备的常用语,你不知道会影响你的沟通交流。  今天咱们把最常见的50个术语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让你轻松知道这些术语到底是什么?  一硬件设计相关(1 - 10)  1、原理图(Schematic Diagram)  它是一种表示电路工作原理的图纸,用电气图形符号来展示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芯片等)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俗易懂的解释  就像是一张智能硬件的 “电路图地图”。  它用各种简单的符号代表电子元件,比如电阻就用一个小方块表示,电容像两个平行的板子。  这张图把这些元件之间是怎么连接的都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电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比如设计智能手环,这张图就会告诉我们手环里的小电脑(微处理器)是怎么和测量运动的加速度计、测心率的传感器连接起来的,各个零件的接头该怎么接,它是设计硬件最开始要画的图,后面设计电路板就靠它打基础。  2、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是电子设备的支撑和连接组件,通过蚀刻在绝缘材料上的导电线路来连接电子元件。  通俗易懂的解释  可以把它想象成智能硬件的 “骨架” 和 “血管”。  它是一个平板,上面有一些绝缘材料,在这些材料上刻着细细的导电线路,就像小公路一样,电子元件就安装在这个板子上,通过这些线路互相连接。  比如说电脑主板,它上面有好多层这样的线路,密密麻麻的,像 CPU、内存、各种接口这些元件都固定在上面,通过线路来传输信号,保证电脑能正常工作。  在设计 PCB 的时候,要考虑很多东西,比如线路怎么安排才不会互相干扰,怎么才能让整个硬件系统稳定地运行。  3、封装(Package)  指的是将芯片等半导体器件用特定材料包裹起来的形式。  通俗易懂的解释  这就好比是给芯片穿上了一层 “保护衣”。  芯片是很脆弱的,所以要用特定的材料把它包起来。  而且这层 “保护衣” 还带有一些 “小触手”(引脚),通过这些引脚就能和外面的电路连接。  比如常见的双列直插式封装(DIP),芯片两边有像小针一样的引脚,可以插到电路板上;还有小外形封装(SOP),它比较小巧。  像一些智能硬件为了做得小一点,会用四方扁平无引脚封装(QFN)的芯片,这种封装能让芯片体积变小。  4、引脚(Pin)  是电子元件(如芯片、插座等)与外部电路连接的金属导体部分。  通俗易懂的解释  引脚是电子元件和外面电路连接的 “小接口”,一般是金属做的。  拿集成电路芯片来说,它上面有好多引脚,就像人的手一样,每个引脚都有自己的用处。  有的引脚是用来接电源的,就像人的嘴巴要吃饭一样,给芯片提供能量;有的引脚是用来传输数据的,就像人的嘴巴还要说话,把信息传出去;还有的引脚是用来接收控制信号的,就像人的耳朵要听指挥。  在连接电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引脚和电路板上对应的线路或者其他元件正确地连在一起,不然硬件就不能正常工作。  5、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  用于描述数字电路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行为。  通俗易懂的解释  这是一种特殊的 “语言”,专门用来给数字电路系统写 “说明书” 的。  就像我们用中文写故事一样,用 HDL 可以把数字电路的硬件结构和它能干什么都写清楚。  比如 VHDL 和 Verilog HDL 是比较常用的两种语言。  在开发像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 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这些智能硬件的时候,就用 HDL 来写代码,告诉这些器件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比如做一个能数数的计数器,或者做一个可以给数据加密的模块。  6、布板(Board Layout)  也叫 PCB 布局,是将电子元件在印刷电路板上进行合理放置的过程。这需要考虑元件的尺寸、形状、电气特性、散热要求等因素。  通俗易懂的解释  这是一个给电子元件在印刷电路板上 “安排座位” 的过程。  要考虑元件的大小、形状,就像安排人坐座位要考虑人的身材一样。  还要考虑元件的电气特性,比如有些元件容易受干扰,就要离干扰源远一点;有些元件会发热,就要放在通风好或者有散热片的地方。  另外,信号之间也不能互相干扰,比如音频信号线路和数字控制线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就像在一个教室里安排座位,要让大家都坐得舒服,而且不能互相影响。  以智能音箱的 PCB 为例,功率放大器芯片发热厉害,就要把它放在通风好或者靠近散热片的地方。  7、过孔(Via)  是 PCB 板上用于连接不同层之间线路的金属化孔。在多层 PCB 设计中,当信号需要从一层线路传输到另一层时,就需要通过过孔来实现。  通俗易懂的解释  过孔就像是 PCB 板上的 “秘密通道”,是连接不同层线路的金属化孔。  在多层的 PCB 设计中,有时候信号在一层走不通,需要到其他层去,这时候就要通过过孔来实现。  想象一下一个复杂的智能硬件主板,有好多层线路,就像一个多层的大楼,过孔就是楼层之间的楼梯,让信号能在不同的楼层(线路层)之间来回穿梭。  不过在设计的时候,过孔的大小和数量也很重要,要是过孔不合适,可能会影响信号的完整性,就像楼梯太窄或者太少,人走起来就不方便一样。  8、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通俗易懂的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智能硬件要和周围的电磁环境 “和平共处”。  一个智能硬件在有各种电磁信号的环境里,自己要能正常工作,不能被别的电磁信号干扰得不能用了;同时自己也不能发出太多的电磁信号去干扰别的设备。  比如智能手机里面有蓝牙、Wi - Fi 这些无线通信的模块,还有高速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这些东西一起工作的时候,要保证它们之间不会互相干扰,而且手机也不能对旁边的其他设备产生过多的电磁干扰,这就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性的设计和测试。  9、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SI)  指的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保持其正确的波形和时序的特性。  通俗易懂的解释  信号完整性就是要让信号在传输过程中 “保持原样”。  就像我们传话一样,要保证从第一个人传到最后一个人,话的内容和说话的顺序都不能变。  在高速数字电路里,像智能硬件中的 USB 3.0 以上的接口或者 HDMI 接口这些高速数据传输的地方,信号完整性非常重要。  如果信号在传输的时候受到了干扰,或者被反射回来,或者信号变弱了,就像传话的时候有人捣乱、听错或者声音太小,就可能会导致数据出错或者通信中断,所以要通过合理的布线、让线路的阻抗匹配等方法来保证信号完整性。  10、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PMIC)  是一种高度集成的芯片,用于管理智能硬件设备中的电源供应。  通俗易懂的解释  这是智能硬件里的一个 “小管家” 芯片,它主要负责管理电源。  就像家里的管家要管水电一样,它可以调节电压,控制电流,还能管理电池的充电。  比如在智能手表里,这个小管家会根据手表是在待机、睡觉还是正常使用的状态,来调整电源的输出。  这样就能延长电池的寿命,而且能保证手表里的各个芯片和模块都能有稳定的电源供应,就像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有稳定的水电供应一样。  二软件开发相关(11 - 20)  11、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  是一种嵌入到硬件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硬件设备的运行。  通俗易懂的解释  嵌入式系统就像是一个藏在硬件设备里的 “小电脑”,它的任务是控制硬件设备怎么工作。  大部分智能硬件产品都有这个 “小电脑”,比如智能空调的控制器。  这个 “小电脑” 有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软件部分有操作系统(像嵌入式 Linux、FreeRTOS 等)和应用程序,它们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运行,就像在一个小房间里工作一样,通过软件来控制空调的温度、风速这些功能。  12、固件(Firmware)  是嵌入在硬件设备中的软件,是设备的基础控制程序。  通俗易懂的解释  固件是住在硬件设备里的 “基础软件管家”。  它就像是硬件设备的 “灵魂”,比一般的软件更靠近硬件。  它住在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闪存)里,就像住在一个不会因为断电就忘记东西的小房子里。  以智能路由器为例,固件里有启动程序,还有实现网络协议栈的功能。  而且固件还可以升级,就像管家可以学习新技能一样,通过升级可以修复漏洞或者增加新的功能,比如让路由器支持新的 Wi - Fi 标准。  13、编程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  在智能硬件软件开发中有多种编程语言可供选择。  通俗易懂的解释  在智能硬件软件开发的时候,编程语言就像是不同的 “工具”。  比如 C/C++ 就像一把很锋利的 “手术刀”,效率高,能直接对硬件底层进行操作,所以在对性能要求高的地方会用,像智能摄像头里处理图像采集和处理的模块,用 C/C++ 来写能让摄像头更快地抓取和处理图像。  Python 就像是一把 “瑞士军刀”,很方便,写起来简单易懂,在一些对开发速度要求高、性能要求没那么高的地方会用,比如智能传感器的数据预处理和简单分析部分,用 Python 写代码可以更快地完成开发。  14、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  是一组定义好的函数、协议和工具,用于不同软件组件之间的通信。  通俗易懂的解释  API 就像是一组 “翻译官”,是一些已经定义好的函数、协议和工具。  在智能硬件开发中,不同的软件组件之间要交流,就要靠这些 “翻译官”。  比如智能门锁开发的时候,硬件厂商会提供 API,第三方开发者就可以通过这些 API 和门锁硬件交流,比如让门锁远程开锁、查询门锁状态,这样软件开发者就能更快地开发出和门锁相关的应用程序。  15、驱动程序(Driver)  是一种软件,用于使操作系统能够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  通俗易懂的解释  驱动程序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 “翻译器”。  它能让操作系统理解硬件设备,就像把操作系统的命令翻译成硬件能听懂的语言。  以智能打印机为例,当我们在电脑上点击打印的时候,操作系统发出打印命令,驱动程序就把这个命令翻译成打印机能理解的信号,这样打印机才能工作。  而且不同的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就像不同国家的人,需要不同的 “翻译器”,比如 Windows、Linux、Android 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版本的驱动程序来和同一个硬件交流。  16、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  在智能硬件中,操作系统是管理硬件资源和软件程序运行的软件。  通俗易懂的解释  在智能硬件里,操作系统就像是一个 “大管家”,管理着硬件资源和软件程序的运行。  比如在智能电视里,像 Android TV 和 Linux 这些操作系统,会管理电视的硬件,像 CPU、GPU、存储设备这些,还会提供一些功能,比如进程管理(就像安排不同的软件什么时候工作)、内存管理(就像分配每个软件可以用多少内存)、文件系统(就像管理电视里的各种文件),这样各种应用程序,像视频播放软件、游戏软件才能在智能电视上运行。  17、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  是一组用于开发软件的工具和文档。  通俗易懂的解释  SDK 是一个智能硬件开发的 “百宝箱”,里面有开发软件需要的工具和文档。  硬件厂商一般会提供 SDK,就像给开发者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  箱子里有库文件,就像一些已经写好的代码块,可以直接拿过来用;有示例代码,就像做菜的菜谱,照着做就能开发出软件;还有调试工具,就像检查软件有没有问题的小工具。  比如智能手环厂商提供的 SDK,开发者可以用里面的运动传感器库来开发运动监测的应用程序,用心率传感器库来开发健康监测的应用程序。  18、调试(Debugging)  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查找和修复错误的过程。  通俗易懂的解释  调试就像是给软件 “看病” 的过程。  在软件开发的时候,软件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就像人生病一样。  调试就是要找到这些问题并且把它们修好。  在智能硬件软件开发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调试。  比如用硬件调试器连接到开发板,就像医生用仪器检查身体一样,通过设置断点(就像在某个地方停下来检查)、查看变量值(就像检查身体的各项指标)来看看程序是怎么运行的。  对于复杂的智能硬件系统,还可以用远程调试工具,通过网络连接来调试运行在设备里的软件,就像远程医疗一样,比如调试智能摄像头的图像传输软件。  19、代码优化(Code Optimization)  是指对软件代码进行改进,以提高软件的性能(如运行速度、内存占用等)。  通俗易懂的解释  代码优化就是给软件代码 “健身”,让它变得更 “强壮”。  在智能硬件开发中,硬件资源就像人的体力一样是有限的,比如处理器性能、内存大小都有限。  所以要对代码进行优化,让软件运行得更快,占用的内存更少。  就像减肥和锻炼让身体更健康一样。  比如在智能手表的软件开发中,通过优化界面绘制的代码,可以让手表的内存占用少一点,界面响应速度快一点,这样手表用起来就更流畅。  20、版本控制(Version Control)  是一种用于管理软件版本的系统。  通俗易懂的解释  版本控制就像是给软件的各个版本做一个 “族谱”。  在智能硬件开发过程中,软件会不断地修改,就会有很多个版本。  版本控制系统,比如 Git,就像一个记录员,它会把软件代码的修改历史都记下来。  这样开发团队一起工作的时候就很方便,比如可以轻松地回到之前的版本,就像查看家族的历史一样;还可以创建不同的分支来同时开发多个功能,就像家族的不同分支一样。  比如在开发智能音箱的新功能时,可以创建一个新分支来测试新的语音识别算法,而不影响主版本的稳定性。  三传感器与通信相关(21 - 30)  21、 传感器(Sensor)  是一种能够检测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光线强度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  通俗易懂的解释  传感器就像是智能硬件的 “小触角”,它能感知周围的物理量,像温度、湿度、光线强度这些,然后把这些物理量变成电信号。  在智能硬件产品里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智能温室控制系统里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就像一个小温度计,它能把环境温度变成电压或者电流信号,然后通过一个电路把信号传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就像一个小大脑,根据收到的信号来控制温室里的通风设备、灌溉设备,让温室里的环境保持稳定。  22、模数转换(Analog - to - Digital Conversion,ADC)  是将模拟信号(如传感器输出的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通俗易懂的解释  模数转换就像是一个 “翻译官”,把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像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信号,就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翻译成数字信号。  在智能硬件里,很多传感器输出的是模拟信号,但是微处理器这个 “小大脑” 只认识数字信号。  比如声音传感器输出的是模拟音频信号,就像我们听到的声音是连续变化的,通过 ADC 这个 “翻译官” 把它变成数字音频信号后,微处理器才能对音频数据进行数字处理,像过滤杂音、调节音量这些操作。  23、数模转换(Digital - to - Analog Conversion,DAC)  与 ADC 相反,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通俗易懂的解释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正好相反,它是把数字信号变成模拟信号的过程,就像把数字语言翻译成模拟语言。  在智能硬件产品里,比如音频播放设备中,数字音频信号从存储介质(像闪存、SD 卡)里读出来后,要通过 DAC 变成模拟音频信号,然后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最后才能让扬声器发出我们能听到的声音。  24、蓝牙(Bluetooth)  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硬件产品中广泛用于设备之间的连接。  通俗易懂的解释  蓝牙是一种智能硬件之间的 “无线小纽带”,能让设备在短距离内连接起来。  就像两个人用蓝牙耳机会话一样,它的距离比较短。  在智能硬件产品里经常能看到,比如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连接起来,手环就能把运动数据、心率数据这些通过蓝牙发送给手机。  蓝牙还有不同的版本,像蓝牙 4.0 是比较省电的,适合那些很在意电量的设备,蓝牙 5.0 在传输距离和速度上更厉害。  25、Wi - Fi(Wireless - Fidelity)  是一种基于 IEEE 802.11 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通俗易懂的解释  Wi - Fi 是智能硬件的 “无线高速公路”,是一种基于 IEEE 802.11 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很多智能硬件都支持 Wi - Fi,像智能摄像头、智能音箱这些。  通过 Wi - Fi,这些设备就能连接到家里或者公司的网络,就像汽车上了高速公路一样,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  比如我们可以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通过 Wi - Fi 控制智能摄像头进行远程视频监控,或者让智能音箱连接到网络听在线音乐。  26、ZigBee  是一种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短距离的无线通信协议。  通俗易懂的解释  ZigBee 是智能硬件之间的 “小蜜蜂信使”,是一种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短距离的无线通信协议。  它主要用在智能家居系统这种地方,就像一群小蜜蜂在花丛(智能家居系统)里传递信息。  比如在智能照明系统里,多个智能灯泡可以通过 ZigBee 协议连接起来,然后有一个像蜂王一样的中央控制器(智能网关)来统一管理它们,这样就能控制灯光的开关、调光这些操作。  它的优点是很省电,能连接很多设备,还能自己组网。  27、近场通信(Near - Field Communication,NFC)  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通信距离通常在几厘米以内。  通俗易懂的解释  NFC 是一种超短距离的 “无线小闪付” 技术,通信距离通常就几厘米。  在智能硬件产品里,比如智能支付设备和智能手机之间,当手机靠近支持 NFC 的支付终端,它们就像两个互相认识的小卡片,快速地交换数据,完成支付,比我们用传统的银行卡刷卡支付要方便快捷多了。  28、射频识别(Radio -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对象的技术。  通俗易懂的解释  RFID 就像是给货物贴上的 “电子身份证”,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对象的技术。  在智能物流系统里,货物上贴有 RFID 标签,仓库的出入口或者货架旁边有 RFID 读写器。  当货物经过读写器的时候,读写器就像一个扫描仪,发射射频信号,RFID 标签就像身份证一样接收到信号后,把自己带的信息(像货物编号、生产日期这些)返回给读写器,这样就能自动识别和管理货物了。  29、红外(Infrared,IR)  是一种不可见光,在智能硬件产品中有多种应用。  通俗易懂的解释  红外是一种我们看不见的光,在智能硬件里有很多用处。  就像一个 “隐形的小信号兵”。比如智能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信号来控制电器设备,我们按遥控器的按钮,它就发射红外信号给电视、空调这些电器,让它们工作。  红外传感器还能检测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比如在一些智能安防系统里,红外人体探测器能感觉到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有人进入监控区域,探测器就像一个小卫士,发出信号,触发报警装置或者通知监控中心。  30、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用于确定物体的地理位置。  通俗易懂的解释  GPS 就像是一个 “天空中的导航小精灵”,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  在智能硬件产品里,像智能手表、智能车载设备这些都用它。  它通过接收好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就像小精灵从天上的星星那里获取信息,然后算出自己的位置(经度、纬度、高度),还能给我们提供导航功能,就像小精灵给我们指路,带我们到达目的地。  四测试与认证相关(31 - 40)  31、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ing)  是对智能硬件产品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的过程。  通俗易懂的解释  功能测试就像是给智能硬件产品做一个 “全身体检”,专门检查它的各种功能是不是正常。  以智能扫地机器人为例,就像检查一个小清洁工人一样,看看它清扫垃圾的能力怎么样,不管是灰尘、头发还是小纸屑这些不同类型的垃圾,它能不能有效清扫;还要看看它会不会躲避障碍物,就像小清洁工人会不会躲开家里的家具;以及电量低的时候能不能自己乖乖地回到充电座充电。  测试的时候会模拟我们平时使用的场景,有的部分人工手动测试,有的部分用自动化的工具测试,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功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32、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主要是对智能硬件产品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通俗易懂的解释  性能测试是给智能硬件产品测一测它的 “运动能力”,也就是各种性能指标。  比如智能手机的性能测试,就像是给手机举办一场运动会。  通过运行一些专门的软件来看看手机里的 CPU 和 GPU 运算速度快不快,这就像看运动员跑步快不快一样;还要测试电池续航能力,也就是在打电话、上网、玩游戏这些不同的使用模式下,电池能坚持多长时间,就像看运动员的耐力怎么样;另外通信性能也很重要,要看看 Wi - Fi 和蜂窝网络的信号强不强、传输速度快不快,就像看运动员的通信能力好不好。  通过这些测试,开发者就能知道产品的性能哪里有问题,就像发现运动员的短板一样,然后进行优化。  33、可靠性测试(Reliability Testing)  是为了评估智能硬件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通俗易懂的解释  可靠性测试是考验智能硬件产品的 “耐力和稳定性”,看看它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能不能好好完成任务。  就像让智能电表在不同的环境下工作,看看它受不受得了。  要考虑温度、湿度、电磁干扰这些环境因素对电表计量准确性的影响,就像看看一个人在不同的天气和干扰下能不能把工作做好。  而且还要测试电表长时间运行(比如 10 年的使用寿命)的时候稳不稳定。  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像加速寿命测试(就像让电表快速经历各种情况,看看它能坚持多久)、环境应力筛选(给电表一些比较恶劣的环境条件,看看它会不会出问题),来发现潜在的可靠性问题,保证产品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靠得住。  34、兼容性测试(Compatibility Testing)  是检查智能硬件产品与其他设备、软件、操作系统等的兼容情况。  通俗易懂的解释  兼容性测试是检查智能硬件产品能不能和其他的 “小伙伴”(设备、软件、操作系统等)愉快地相处。  比如一款新的智能打印机,就像一个新同学来到学校,要看看它和不同的操作系统(像 Windows、Mac、Linux)的打印驱动程序能不能配合好,就像新同学和不同班级的同学能不能一起做活动;还要看看它和不同类型的纸张、墨盒能不能适配,就像新同学和不同的学习工具能不能搭配使用;以及能不能和其他网络设备(如路由器)正常通信,就像新同学和学校的其他设施能不能交流。  只有通过这些测试,才能保证产品在各种使用场景下都能正常工作。  35、安全性测试(Security Testing)  是针对智能硬件产品的安全特性进行的测试。  通俗易懂的解释  安全性测试是给智能硬件产品穿上一层 “安全防护服”,检查它的安全性能。  以智能门锁为例,就像检查一个小卫士能不能守住家门。  要看看门锁能不能防止别人用暴力的方法打开,就像小卫士能不能挡住坏人的强攻;还要看看它能不能抵御网络攻击,现在网络上有黑客,就像有小偷想通过网络入侵来控制门锁,所以要检查门锁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另外加密算法也很重要,就像小卫士的密码是不是足够安全。通过像渗透测试(模拟黑客攻击,看看门锁能不能挡住)、密码强度测试这些手段,来保证智能硬件产品在使用的时候是安全的,保护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  36、认证(Certification)  是指智能硬件产品为了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通过第三方机构的检测和认证过程。  通俗易懂的解释  认证就像是智能硬件产品的 “通行证”,为了让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的检测。  比如在欧盟销售的电子产品一般都要有 CE 认证,这个认证就像是一张门票,表明产品符合欧盟关于电磁兼容性、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美国,电子产品可能需要 FCC 认证。有了这些认证,产品才能顺利进入市场,就像有了通行证才能进入某个国家或地区一样。  37、测试用例(Test Case)  是测试过程中的基本单元,是对一项特定的测试目标进行描述的文档。  通俗易懂的解释  测试用例是测试过程中的一个 “小剧本”,是对一个具体测试目标的详细描述。  在智能硬件产品测试中,比如 “测试智能手环的心率监测功能在运动状态下的准确性” 就是一个测试用例。  它里面包括测试步骤,就像剧本里的演员动作一样,比如让测试者戴着手环跑步,然后记录心率数据;还有预期结果,就像剧本的结局一样,比如要求心率数据的误差范围在 ±5% 以内。  测试人员就按照这个 “小剧本” 来进行测试操作。  38、测试计划(Test Plan)  是对整个智能硬件产品测试过程的规划文档。  通俗易懂的解释  测试计划是智能硬件产品测试的 “作战地图”,是对整个测试过程的规划。  它就像一个项目的蓝图,包括测试目标(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产品功能全部合格)、测试范围(要测试哪些方面,像功能、性能这些)、测试策略(用什么方法测试,是黑盒测试还是白盒测试)、测试进度安排(每个测试阶段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资源分配(需要多少测试人员、测试设备)等内容。有了这个 “作战地图”,测试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39、自动化测试(Automated Testing)  是指利用测试工具或编写测试脚本,让测试过程自动执行的方式。  通俗易懂的解释  自动化测试就像是有一个 “机器人测试员”,利用测试工具或者写好的测试脚本,让测试过程自动进行。  在智能硬件产品开发中,有些测试任务要做很多次,很麻烦,比如对智能手表的按键功能进行多次按下和释放的测试。  这时候就可以让自动化测试工具来帮忙,就像机器人帮忙干活一样。  这样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人因为疲劳或者粗心犯的错误,而且产品更新后,也能很快地进行回归测试,就像机器人可以很快重新开始工作一样。  40、回归测试(Regression Testing)  是指在智能硬件产品进行修改(如修复漏洞、增加新功能)后,对修改部分及其相关功能重新进行测试的过程。  通俗易懂的解释  回归测试是智能硬件产品修改后的一次 “复查”。  就像我们生病吃药后要复查一样,当产品进行了修改,比如修复了漏洞或者增加了新功能,就要对修改的部分和相关的功能重新测试。  比如智能音箱软件更新后,要重新检查语音识别功能、音频播放功能这些,看看修改有没有带来新的问题,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是稳定的,就像复查后确保病真的好了一样。  五用户体验与工业设计相关(41 - 50)  41、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  是用户在使用智能硬件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观感受。  通俗易懂的解释  用户体验就是用户在使用智能硬件产品时的 “感觉”。  它包括很多方面,就像我们去一家餐厅吃饭,从进门(接触产品包装)开始,到点菜(使用产品的过程)、吃饭(日常使用)、享受服务(产品的各种功能),再到离开(产品的维护),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我们对这家餐厅的感觉。  对于智能手环来说,好的用户体验就是戴在手上很舒服,操作很简单,像通过触摸或者按几个按钮就能方便地查看运动数据、设置提醒,而且界面显示的内容很清楚,让人一看就懂。  42、人机交互(Human - Computer Interaction,HCI)  是研究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的学科。  通俗易懂的解释  人机交互是研究人和计算机之间怎么 “交流” 的学科。  在智能硬件产品里,这就像人和机器在聊天。  以智能语音助手为例,它要听懂我们说的话,就像把我们的语音指令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变成计算机能理解的指令,这就像把我们说的方言翻译成普通话;然后它还要把回答反馈给我们,通过语音合成技术把结果变成声音,这就像把计算机的回答从文字变成我们能听懂的语音。  这个过程中,语音指令的准确性、语音反馈的自然度、对话流程的合理性都很重要,就像聊天的时候要听得懂、说得自然、聊得顺畅一样,这样才能让用户更好地使用产品。  43、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是对产品的外观、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通俗易懂的解释  工业设计是给智能硬件产品做一个 “全方位包装”,包括外观、功能、材料这些方面。就像设计一个智能音箱,不仅要让它看起来好看,还要考虑它的功能。  要想想它的形状和尺寸,比如放在家里的桌子上或者书架上合不合适;外壳的材质要有质感,还要耐磨,就像给音箱穿上一件漂亮又结实的衣服;同时还要考虑怎么把扬声器、麦克风这些组件合理地放在音箱有限的空间里,让它发出的声音最好听,这就像在一个小房间里合理摆放家具,让空间利用得最好。  44、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  是智能硬件产品中人与设备进行交互的视觉部分。  通俗易懂的解释  用户界面是智能硬件产品和用户 “对视” 的部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屏幕上的图标、菜单、按钮这些。就像一个人的脸一样,要让人看起来舒服。  在智能手表的 UI 设计中,因为手表的屏幕比较小,所以要设计得简洁明了。  比如把时间、日期、心率这些重要的信息突出地显示在主屏幕上,就像把最重要的五官画得最清楚一样。  而且操作手势,像滑动、点击这些,要符合用户的习惯,就像人的表情和动作要让别人能理解一样,这样用户才能快速地使用各种功能。  45、易用性(Usability)  是指产品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下,用户能够有效、高效、满意地使用产品的程度。  通俗易懂的解释  易用性就是让用户能轻松地使用产品。  就像我们用一个新的智能灯具,最好是通过简单的开关操作或者在手机应用里有很直观的界面就能控制灯光的开关、亮度和颜色,不需要我们有很复杂的技术知识,哪怕是第一次用这个灯具的人也能很快上手,就像拿到一个新玩具,不用看说明书就能玩起来一样。  46、产品美学(Product Aesthetics)  主要关注智能硬件产品的外观美感。  通俗易懂的解释  产品美学主要是让智能硬件产品看起来 “漂亮”。  就像给产品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包括产品的形状、颜色、材质纹理这些方面。  比如一款智能耳机,它的外壳可能是时尚的流线型,就像跑车的线条一样好看;材质可能是有质感的金属或者高级塑料,摸起来很舒服;颜色是当下流行的,就像穿了一件流行的衣服。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产品就会更吸引人,在市场上就像一个漂亮的明星,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  47、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  是研究人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因素,以设计出更适合人类使用的产品。  通俗易懂的解释  人体工程学是让产品适应人的身体。  在智能硬件产品里,就像给产品做一个 “量身定制”。  比如智能手持设备,要考虑人的手掌大小、手指能操作的范围和力度这些因素。  就像设计智能手机,它的尺寸和重量要适合单手操作,按键和屏幕的布局要方便用户的拇指操作,这样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累或者不方便,就像穿了一双合脚的鞋子一样舒服。  48、设计原型(Design Prototype)  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制作的初步模型,用于验证设计概念、测试功能和收集反馈。  通俗易懂的解释  设计原型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个 “小模型”,用来验证设计的想法、测试功能和收集反馈。  在智能硬件开发中,这个小模型可以很简单,像纸质模型,就像用硬纸板做一个智能眼镜的样子,来看看眼镜的外观形状和尺寸符不符合人体工程学;也可以是有部分功能的电子模型,比如有基本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电子原型,就可以用来测试用户对信息显示方式的接受程度,就像先做一个小样品看看大家喜不喜欢。  49、交互流程(Interaction Flow)  是指用户在使用智能硬件产品时,与产品进行交互的步骤和顺序。  通俗易懂的解释  交互流程是用户和智能硬件产品 “互动” 的步骤。  就像我们去开智能门锁,当我们靠近门锁的时候,它就像一个有礼貌的小卫士,自动醒来迎接我们;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指纹识别、密码输入或者手机蓝牙连接这些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这就像给小卫士看我们的 “通行证”;验证成功后,门锁就自动打开,同时还会给我们一些提示,像发出提示音或者亮个指示灯,告诉我们门开了。  这样合理的交互流程可以让我们使用产品的时候更有效率,心情也更好。  50、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是对智能硬件产品中信息的组织和呈现方式的设计。  通俗易懂的解释  信息架构是给智能硬件产品里的信息做一个 “整理收纳”。  在智能家电控制系统里,就像整理家里的东西一样,要考虑怎么把各个家电的状态信息(像开没开、工作模式是什么)、控制选项(像温度调节、风速调节)在用户界面上合理地分类和展示。  这样用户在看的时候就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且能清楚地理解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在整理好的衣柜里能很快找到衣服,并且知道衣服怎么搭配一样,方便我们对产品进行操作。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09-22 16:17 阅读量:273 继续阅读>>
瑞萨电子与深蓝汽车携手深化合作,共启<span style='color:red'>智能</span>出行新篇章
  合作动态  2025年9月16日,瑞萨电子与深蓝汽车在重庆隆重举行合作协议签署暨联合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双方在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合作进入全新阶段。此次合作不仅巩固了双方自2021年以来的深厚合作基础,更预示着未来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广阔前景。  左:深蓝汽车动力平台中心总经理 杜长虹  右:瑞萨电子全球销售与市场副总裁、瑞萨电子中国总裁 赖长青  自2021年以来,瑞萨与深蓝汽车的合作持续稳步推进。深蓝汽车在其SVDC长安智慧芯中,首次采用瑞萨先进的28nm汽车芯片——RH850/U2A系列产品,此后陆续引入RH850/U2B系列芯片、RAA271084电源管理芯片和IPS2550电感式位置传感器芯片等。  目前,瑞萨RH850/U2B芯片在深蓝汽车下一代电控系统的技术规划中已被纳入重点评估范围,为后续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奠定了合作基础。  在深蓝汽车IPU超级电驱系统的关键开发阶段,瑞萨与其展开深度协同,从前期精准提供技术方案建议、高效协调核心样品供应,到全程参与技术联合开发,瑞萨以专业能力与快速响应机制,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次签署的业务合作协议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包括联合研发、技术共享和市场拓展。双方计划在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将成为双方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聚焦于汽车芯片应用、系统集成和软件算法等领域的研发,旨在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展望未来,瑞萨与深蓝汽车将以此次合作为纽带,将技术创新深度融入出行生态。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探索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前沿技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的出行解决方案。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09-18 14:36 阅读量:314 继续阅读>>
积加科技基于君正T32芯片的<span style='color:red'>智能</span>观鸟器:技术升级与场景深耕
  在全球鸟类观察爱好者的圈子里,用摄像头记录野生鸟类的觅食瞬间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然而,市面上面向C端用户的带鸟类识别AI应用的摄像产品极为稀缺,多数爱鸟人士只能依赖普通摄像头进行记录。积加科技凭借在智能硬件领域的技术积累,继基础款采用北京君正T23芯片的产品之后,全新推出基于君正T32芯片的智能观鸟器,再次刷新了智能观鸟体验。  技术积累:T23芯片的坚实基础  积加科技在智能观鸟领域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基础款产品采用北京君正T23芯片,已实现了两项核心功能:一是实时通知,当鸟类造访时,能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消息,让用户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二是高精度识别,可识别出99%的常见鸟类品种,且所有拍摄视频会自动贴上鸟类种类标签,极大方便了用户后续的搜索和查看。  这一阶段的技术积累,为积加科技在智能观鸟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让市场看到了其将AI技术与观鸟场景深度融合的能力。而君正芯片的稳定性能,也成为积加科技持续合作的重要原因——此前君正T31系列芯片就已助力积加科技实现鸟类识别功能,其强大的CPU计算性能、专业成像能力等,为后续技术升级提供了可靠参考。  核心升级:T32芯片赋能的技术突破  全新基于君正T32芯片的智能观鸟器(CG6 5MP),在继承前代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维度的技术跃升,其核心技术亮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HDR宽动态技术,提升成像品质  观鸟场景中,光线变化往往较为复杂,可能出现强光下鸟类头部过曝、阴影处羽毛细节丢失等问题。积加科技的智能观鸟器采用HDR宽动态技术,通过短曝光和长曝光两帧叠加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一痛点——亮处不过曝,暗处细节清晰,让鸟类的羽毛纹理、姿态动作都能被精准捕捉,大幅提升了用户的出图品质。  2.60帧高帧率慢动作,捕捉灵动瞬间  鸟类的飞行动作、啄食姿态往往转瞬即逝,普通帧率的视频难以清晰呈现这些灵动瞬间。新品支持60帧高帧率慢动作拍摄,能够将鸟类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进行细腻记录,让用户可以慢放观察鸟类的飞行轨迹、觅食习性等,带来更丰富的观鸟体验。  3.Pico Trigger低功耗革新技术,降低误报率  在观鸟场景中,阳光直射、机器抖动、空气流动等因素容易导致设备误触发录制,既浪费电量又占用存储。积加科技的智能观鸟器(300万和500万像素版本)均搭载Pico Trigger低功耗革新技术,通过极致缩减的背景辐射融合AI算法,对这些常见的误报场景进行精准筛选过滤,在保证有效记录鸟类活动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设备的能效比。  4.依托T32芯片的性能优势  君正T32芯片本身的强大性能,为上述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坚实支撑。其支持最大4K分辨率、H265+H264编码,能在保证画质的同时优化存储占用;1T算力可高效运行智能视频与音频算法,确保鸟类识别、动态捕捉等功能的实时性;新一代ISP Tizano-v4.0优化了色差、降噪和暗区色彩矫正,让观鸟器在不同光线环境下都能呈现优质图像;更省内存的设计(如4K分辨率可在1G内存落地),也为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可靠保障:完善的电池管控体系  对于需要长期部署在户外(如庭院、阳台)的智能观鸟器而言,电池续航与安全是用户关注的核心问题。积加科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电池管控体系,从电芯到整机实现全流程把控:  ➤ 电芯管理:采用批次管理与单颗电芯追溯并行,每一批电芯有批次号、运单号可追溯,每颗电芯通过分容、喷码、扫码实现独立数据记录,如同给电芯配备了“护照”和“身份证”。  ➤ 自动化分选:电芯进入电池包前,会经自动检测电压、内阻等核心指标,系统自动剔除不良电芯,只保留参数一致的电芯,保证了电芯一致性。  ➤ 精准组装:引入自动点焊机,逐颗电芯扫码校验,确保与系统匹配,同时通过扫码绑定让电芯、保护板等部件一一对应,形成完整追溯链条。  ➤ 全检保障:保护板需通过空载电压、过充过放保护等十项指标全检,只有通过系统校验的电池包才能进入整机生产,最终交付给用户的设备都搭载着经得起验证的电池。  技术协同:低功耗与场景适配的完美融合  君正T32芯片在低功耗领域的优势,与积加科技的技术方案形成了深度协同。T32芯片支持的新一代AOV技术平台,通过RISC-V协处理器与主系统并行处理,大幅优化了功耗表现,而积加科技的Pico Trigger技术进一步在观鸟场景中实现了能效提升,让设备在长期值守中更节能、更稳定。  积加科技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与消费级AI硬件,其服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安防细分市场稳居领先。此次基于君正T32芯片的智能观鸟器升级,既是技术积累的成果,也是其对观鸟场景需求的深刻理解——通过将AI技术、成像技术与低功耗方案完美融合,为全球鸟类爱好者提供了更专业、更可靠的智能观鸟工具。  未来,随着AIoT技术的持续发展,积加科技与君正芯片的合作有望在智能观鸟领域带来更多创新,让人与鸟类的“相遇”变得更智能、更美好。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09-16 14:40 阅读量:323 继续阅读>>
帝奥微:DIA58243 H桥电机驱动器以超小封装驭动40V/12A,重塑汽车电机<span style='color:red'>智能</span>未来!
  帝奥微DIA58243是一款专为汽车应用设计的 40V、12A H桥驱动器,集成了电流检测、诊断和保护功能,适用于有刷直流电机、螺线管及继电器等负载驱动。该芯片采用高功率工艺技术,提供出色的功率处理能力和热性能,同时支持 PWM、PH/EN 和独立半桥模式,可灵活适配不同应用场景。  主要应用  车身控制模块(BCM/ZCU):如隐藏门把手、折叠后视镜、门锁等。  动力系统:发动机阀门控制、电子换挡器。  热管理器、空气悬架等  随着汽车电子向高集成度、智能化、功能安全方向发展,DIA58243凭借其高功率密度、低 EMI和丰富诊断功能,是未来智能车身控制与电机驱动的重要解决方案。  产品特性  • 工作电压范围:4.5V至35V(绝对最大值40V)  • 高低侧导通电阻总和(RON_LS + RON_HS)为84mΩ;最大输出电流:12A  • 支持高达25kHz的PWM频率运行,带自动死区时间控制  • 可配置压摆率和扩频时钟,降低电磁干扰(EMI)  • 集成电流检测(无需分流电阻),IPROPI引脚提供比例负载电流输出  • 可配置的电流调节:固定关断时间  • 保护与诊断功能(支持可配置故障响应:锁存或重试)  关断和导通状态下的负载诊断,检测开路和短路  电源电压 (VM) 监控  过流保护  过温保护  nFAULT 引脚故障指示  • 兼容3.3V/5V逻辑输入  • 低休眠电流:25°C时典型值1μA  • 支持SPI和HW两个版本  • 可配置的控制模式  单全桥(支持PWM或PH/EN模式)  双半桥(独立模式)  • 封装:QFN-14 , 3.0mm*4.5mm  产品优势  超高集成度,节省空间  集成MOSFET、电荷泵和电流检测及调节,减少外部元件数量,降低BOM成本  3mm×4.5mm 超小QFN封装,适用于空间受限的汽车电子设计  完全独立的半桥控制,灵活应对复杂驱动需求  DIA58243采用全独立半桥架构,允许用户对两个半桥进行完全独立的控制:  独立状态配置:  每个半桥均可单独设置为高侧开启(H)、低侧开启(L)或高阻态(HiZ),互不干扰。  例如:半桥A可配置为 PWM驱动(H/L切换),同时半桥B保持高阻态(HiZ)或静态输出(H/L)。  灵活驱动模式:  支持双半桥独立工作,可同时驱动两个不同的负载(如两个有刷电机或螺线管)。  也可组合为单全桥模式,驱动单个大电流负载(如高功率电机)。  容错能力增强:  若一个半桥因故障关闭(HiZ),另一半桥仍可继续运行,提升系统冗余性。  出色的热性能,保障高可靠性运行  VM=13.5V,Iout=4A,持续工作30分钟(SR=000),其他同类产品 vs DIA58243  高精度的电流采样  可配置的电流调节  支持动态电流限制设置,通过SPI或硬件引脚灵活调整输出电流阈值,防止电机堵转或过载,降低系统功耗和发热。  精准的电流控制能力,优化电机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  增强保护与诊断功能  离线&在线负载诊断:可检测开路、短路等故障,提升系统可靠性。  过流、过温、电源过压与欠压保护,支持锁存或自动重试模式,适应不同安全需求。  nFAULT引脚实时反馈故障状态,SPI接口可精准读取故障类型,实现高效诊断与定位。  结语  DIA58243凭借高集成度、强健的保护机制、可配置电流调节、全独立半桥控制、出色的热性能和灵活的接口选项,在汽车电机驱动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无论是车身控制、动力系统还是热管理系统,该芯片都能提供高效、可靠且紧凑的解决方案,助力汽车电子向更高性能、更低成本迈进。  选择DIA58243,让您的设计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09-15 13:06 阅读量:300 继续阅读>>
海凌科:专用于<span style='color:red'>智能</span>空调的24G目标运动轨迹追踪雷达模块
  夏日炎炎,空调是必不可少的解暑圣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空调出现,空调不再仅仅是普通的制冷,还需要满足人体在不同情况的风向、温度需求。  海凌科新款LD2452雷达模块,是高精度多目标识别传感器,本方案主要应用在家庭、办公和酒店等普通室内场景,实现对多个人体的定位跟踪。这模块非常适用于智能空调,实现无人自动关闭空调、智能送风等等,让空调变得更懂事。  1. 产品介绍  HLK-LD2452传感器硬件由 AIoT 毫米波雷达芯片、高性能一发两收微带天线和低成本 MCU 及外围辅助电路组成。智能算法固件采用 FMCW 波形和毫米波雷达芯片专有的先进信号处理技术。  HLK-LD2452 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如下:  24 GHz ISM 频段  整合智能毫米波雷达单芯片和智能算法固件  精准目标定位与跟踪  超小模组尺寸  HLK-LD2452 尺寸:23 mm X 42 mm  环境温度:-40℃ ~ 85℃  5V 单电源供电,兼容 3.3 V 供电  最远探测范围:6 m  方位角±60°,俯仰角±30°  挂壁安装  最大检测 3 个目标  2. 产品特点  多人运动目标轨迹追踪  HLK-LD2452雷达模块,可同时实现对3个目标进行测距、测角和测速,用户可根据需求自定义设置监控的区域以及盲区范围,自由切换单个追踪目标和多个追踪追踪。  广角覆盖,6米精测  HLK-LD2452雷达模块,方位角±60°,俯仰角±30°,最远探测范围6m。HLK-LD2452是一款高精度短程雷达模块,其探测范围覆盖方位角±60°与俯仰角±30°的立体扇形区域,最远探测距离达6米,适用于室内近距离运动目标轨迹监测。  模块可同时最多追踪3个目标,并支持用户自定义监控区域及盲区范围,通过软件灵活调整角度参数。  动静皆宜,高精准度  HLK-LD2452雷达模块,在感知人体的静止、微动和运动的基础上,追踪人体的运动轨迹。  同时,模块的距离分辨率0.72m,测距精度0.15m,角度精度 2 - 20 °,超高精准度,减少误触。  3. 应用场景  夏天,开空调也是一种烦恼。对着吹,容易感冒,不开空调又特别热。那么,LD2452雷达模块应该如何让智能空调更“懂”用户?  动态避人送风‌:当检测到用户静止时,空调自动调整出风角度避开直吹区域,实现"风避人"模式‌。  跟随送风‌:当用户移动时,空调通过雷达追踪人体位置,自动调整送风方向,确保均匀降温‌。  智能关闭:检测到房间无人时自动切换至节能模式或关机,避免能源浪费‌。  LD2452雷达模块,支持追踪人体运动轨迹,让智能空调更懂用户,让智能空调可根据用户的运动轨迹智能送风,无人时智能关闭,更节能环保,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智能空调的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09-10 15:05 阅读量:342 继续阅读>>
ROHM推出适用于Zone-ECU的高性能<span style='color:red'>智能</span>高边开关!
  ~高容性负载驱动,为汽车电子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宣布,针对汽车照明、汽车门锁、电动车窗等正逐步采用Zone-ECU*¹的车身相关应用,推出6款不同导通电阻值的高边IPD*²(智能高边开关)“BV1HBxxx系列”,非常适合用来保护系统免受功率输入过大等问题的影响。全系列产品均符合AEC-Q100车规标准,满足对车载产品严苛的可靠性要求。  随着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EV)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电子控制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从功能安全角度来看,电子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区域为单位对汽车进行管理的“Zone-ECU”应用进程加速。在这种趋势下,用于对负载进行电子保护和控制的IPD的应用也在加速。Zone-ECU需对大量负载进行集中控制,而传统IPD在容性负载驱动能力方面存在不足。ROHM本次发布的高性能IPD在满足低导通电阻、高能量耐受能力等基本性能要求的同时,弥补了容性驱动能力的短板,实现性能提升,充分满足Zone-ECU的需求。未来,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将会大力推动无需使用机械式保险丝的“汽车电子化”进程。  新产品具备高容性负载驱动能力*³,在Zone-ECU与输出负载(含各种ECU)的连接部位可充分发挥其性能。同时,凭借ROHM自主研发的最新工艺技术,新产品还成功实现以往难以兼顾的低导通电阻与高能量(破坏)耐受能力。由此,BV1HBxxx系列得以在驱动能力、导通电阻及能量耐受能力这三大关键要素上形成高水平的平衡,有助于实现安全性、效率性与可靠性俱佳的系统设计。与此同时,新产品搭载达到业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度(实际精度:±5%)电流检测功能,可有效保护连接输出负载的线束。其小型且兼具优异散热性能的HTSOP-J8封装具有很高的通用性。  新产品已于2025年6月开始以20万个/月的规模投入量产。此外,新产品已经开始通过电商进行销售(样品价格600日元/个,不含税)。未来,ROHM将继续致力于研发高可靠性、高性能的产品,为汽车领域的安全保障和节能减耗贡献力量。  IPD(带电流检测功能的高边开关)产品阵容应用示例  ・车身相关应用、动力总成系统及逆变器周边、其他开关类应用  电商销售信息  发售时间:2025年6月起  电商平台:新产品在AMEYA360等电商平台将逐步发售。  产品型号:BV1HB008EFJ-CE2、BV1HB012EFJ-CE2  BV1HB020EFJ-CE2、BV1HB040EFJ-CE2、BV1HB090EFJ-CE2、BV1HB180EFJ-CE2  术语解说  *1)Zone-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  汽车电子架构中的创新设计概念之一。在传统设计中,汽车会搭载分别对应照明、汽车门锁、电动车窗等各项功能的ECU,而Zone-ECU则采用汽车分区理念,在每个区域配置可对该区域内所有功能进行集中控制的集成式ECU。  *2)IPD(Intelligent Power Device)  一种不仅可对电子电路进行开关控制,还可保护电路免受电气性破坏(如异常时的过电流)的器件。相较传统机械式保险丝,因其无机械触点而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更具优势。这种器件具有普通半导体开关器件MOSFET所不具备的保护功能,可助力构建安全且可靠性高的系统。  *3)容性负载驱动能力  主要在电子电路和半导体元器件领域使用的专业术语,是衡量电路和器件对容性负载(电容)的正常工作能力的性能指标。在由Zone-ECU及其输出负载(含各ECU)构成的电路中,通常会使用大容量电解电容,若容性负载驱动能力较低,将无法抑制浪涌电流,从而导致过热,进而引发误动作或缩短使用寿命。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09-09 14:37 阅读量:296 继续阅读>>
智净革新!杰华特一站式 BMS 方案,重塑清洁电器安全与<span style='color:red'>智能</span>体验
  杰华特推出全新一代平台化 BMS 方案。凭借 “安全、易用、智能” 的核心优势,杰华特产品矩阵为清洁电器行业的电池管理技术升级带来新思路。  在近日圆满落幕的第八届(苏州)电动工具控制与充电技术研讨会上,杰华特技术市场经理马文华受邀出席,并带来《安全,易用,智能的清洁电器 BMS》的主题演讲,深度解读相关方案。  杰华特BMS产品覆盖3C产品、小动力电池、汽车电池和储能电池等多个应用领域,针对电动工具、清洁工具提供全序列3-8串锂电池BMS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锂电池BMS方案。其中包括:极简电池包设计用的硬件保护芯片、平台化电池包设计用前端芯片、高集成度电池包设计用前端/MCU二合一芯片、安规认证用二次保护芯片以及电池包内充电管理芯片。用 “芯” 赋能,驱动行业发展,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  3-26 串大平台,以 “兼容” 之力加速产品迭代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大终端品牌不断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既快又好的BMS产品设计成为了电池包厂商的核心诉求。  顺应趋势,杰华特推出了全新一代采集前端芯片,以序列化的产品组合为客户搭建3-26串的软硬件大平台。该平台下的系列芯片功能相互兼容,串数覆盖范围3-26 串,客户不再需要为不同串数的电池包单独开发软件,可真正实现 “一套软件,多套 BOM”的更优性价比。简单易用的平台可大幅降低研发与时间成本,帮助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响应需求,抢占先机。  基于重点产品JW33508的无线吸尘器专属应用方案  JW33508是专为3-8串锂电池组设计的数字前端芯片,特别适用于无线吸尘器或者洗地机的BMS设计。此外杰华特同步提供内置 MCU 的产品 JW33M08,适用于 3-8 串高集成度电池包。  产品特性:  13 bit ∑-Δ VADC:采集电压及温度  16 bit ∑-Δ CADC:采集电流  电芯过压,放电过流,放电短路保护功能  断线检测功能  均衡功能  看门狗功能  负载检测通路  低侧充放电NMOSFET驱动  3.3V/5V LDO:20mA  IIC通讯接口(带CRC-8校验)  功耗:  正常模式90uA@Typ,100uA@Max  休眠模式 20uA@Typ,22uA@Max  仓运模式 1uA@Typ,2.5uA@Max  三重优势,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 更安全 :多项防护功能,将风险拉到更低  高精度采集电压、电流和温度数据,捕捉电池异常状态,具备过压、过流、短路等保护机制,断线检测功能及时发现电芯连接问题,有效减少安全隐患,为清洁电器使用过程保驾护航。  · 更易用:高精度、快响应、便于开发  在精度与响应速度上,JW33508性能卓越,快速电流 ADC 单次采样时间仅 2mS,且电压/电流ADC支持每秒三个同步采集,能做到及时反馈电池状态。兼容性上与平台内其他芯片共享软件资源,无需单独开发软件。  · 更智能:灵活配置,定量感知更精确  具备高度智能化的串数配置与检测功能,帮助客户实时掌握电池与外部设备连接情况,优化管理逻辑。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09-09 13:55 阅读量:283 继续阅读>>
亿级出货!思瑞浦DCDC产品多领域赋能超千家客户<span style='color:red'>智能</span>化发展
  电源管理芯片能够在电子设备系统中完成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和其他电能管理工作,是确保电子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5G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对电源管理芯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传统行业,如网通、安防、工业电源和家电类等市场的持续增长,对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DCDC变换器是电源管理芯片中的一种,能够根据系统的要求,将一个电压值的直流电压转换为另一个电压值的直流电压,为各种负载提供稳定、高效率的电源供电,从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思瑞浦可以提供一系列高效的DCDC变换器,目前已经覆盖200个以上的产品型号,广泛服务行业内约一千个客户,并已经与新能源、家电、AI、通信和汽车等多领域的国内外头部客户展开长期深入的合作,单品类的出货量突破一亿片。  思瑞浦易于使用的DCDC产品拓扑可以覆盖Buck(降压)变换器、Boost(升压)变换器和隔离电源等多种类型,可提供2.5V至180V的宽输入电压范围,输出电流范围介于300mA到20A,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静态电流、低EMI、低噪声和宽输入电压范围等优点,同时可以提供多种灵活可靠的参考设计,适用于各类应用,可以支持3.3V、5V、12V、24V和48V等多种总线电压。  低静态电流,助力电池应用系统  降低静态电流可以降低系统的待机功耗,并提升轻载效率,尤其是在电池或超级电容供电的应用场景,如新能源汽车和电表等领域,可以极大地增加电池或超级电容的使用时间和寿命。TPP36x07Q和TPP36x09Q系列是车规级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易于使用的同步降压变换器,可覆盖1-6A的输出电流,全系列的超低静态电流小于10µA,可广泛应用于车载娱乐、智能驾驶、汽车显示屏、域控制器和电池供电等多个系统中。  为提升轻载效率,TPP36x07Q和TPP36x09Q系列采用了轻载降频技术,可在负载降低时降低芯片的开关频率,从而降低系统损耗,提升轻载效率。在典型工况下,TPP36x07Q系列的静态电流约3µA,空载电流约6µA,其1mA负载效率可大于90%;TPP36x09Q系列空载电流约10µA。  系列产品不仅可实现极高的轻载效率,在重载下也有着优异的转换效率和热性能。如TPP36x07Q系列集成了90mΩ的HS-FET和60mΩ的LS-FET,最大可驱动3A负载,可以在保证高性价比、高频2.1MHz小体积的情况下,实现最高93%以上的工作效率和优异的散热能力,配合极具优势的静态电流,可以组合出全负载范围内的高工作效率。  TPP36307Q效率曲线 (VOUT=5V, PFM mode, Fsw=400kHz)  定频COT控制架构,可实现固定频率控制和快速瞬态响应  COT(Constant On-Time)控制是一种用于DCDC变换器的控制模式,旨在调节并稳定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传统的电压模和电流模控制方式不同,COT控制通过固定导通时间来调节输出电压,可以简化控制电路并提高响应速度,广泛用于通信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当前COT控制架构的产品大多采用自适应COT控制,其固定导通时间由on-time发生器根据输入电压VIN和输出电压VOUT(占空比)按比例得出,以保证在不同的占空比范围内实现伪固定频率的控制。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实际应用情况下,由于电路的损耗和控制延时等的影响,DCDC变换器并非始终按照由on-time发生器设定的固定导通时间工作,因此开关频率会发生明显变化。TPP21206是2.7V至16V输入, 集成远端反馈和精确电流保护的同步降压变换器,稳态可持续输出12A的负载电流,广泛应用于服务器、交换机和光模块等应用中。TPP21206采用了思瑞浦自主研发的定频COT控制架构,在实现传统自适应COT控制的快速瞬态响应基础之上,可以在不同的负载电流或占空比下实现稳定的开关频率控制。  丰富的参考设计,助力产品应用  升压变换器是一种常用的DCDC变换器,能够将低电压的直流输入升压为更高的直流输出,思瑞浦可以提供一系列Boost (升压)变换器、Sepic (升降压)变换器和隔离反激变换器等多种拓扑的参考设计,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TPQ5055xQ和TPQ50571Q是两款宽输入电压范围的非同步升压控制器和转换器,它们具有高效率、小尺寸和易于使用等特点。  如除Boost (升压)变换器应用外,TPQ5055xQ因出色的静态工作电流表现,使其也适用于将高压电池包直接转换为隔离低压供电的备用电源场景。这有助于在主电源12V失效的情况下,确保系统满足系统级功能安全需求。  Sepic方案因为其宽输入范围,输出完全关断,低EMI并且低成本,固定输出电压的场景,在车载电源稳压、摄像头电源供电上有广泛的应用。TPQ50571集成5-A大电流MOSFET可广泛适用于需要宽输入范围的Sepic拓扑,可在宽输入范围内避免Buck-Boost拓扑的模式切换造成的不稳定和纹波增大。  DCDC变换器凭借其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等出色的性能,已成为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向智能化和小型化的市场发展,思瑞浦不断创新和迭代DCDC变换器,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低功耗和安全可靠的开关电源解决方案。同时深入调研客户的真实场景,基于应用持续进行产品定义和设计迭代,助力更智能和创新的行业发展。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09-08 11:44 阅读量:430 继续阅读>>

跳转至

/ 39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MC33074DR2G onsemi
型号 品牌 抢购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关于我们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销服务。

请输入下方图片中的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