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通用运放系列再添新品:低压NSOPA8xxx为汽车与工业应用注入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4-04-15 11:47
作者:AMEYA360
来源:纳芯微
阅读量:1093

  自年初成功推出高压通用运算放大器NSOPA9xxx系列后,纳芯微NSOPA系列再添新品,推出低压5.5V通用运算放大器NSOPA8xxx系列。这一产品发布,不仅丰富了纳芯微在汽车电子和泛能源(工业新能源)领域的产品组合,更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广泛和灵活的选择。

  低压通用运算放大器产品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在汽车和工业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精准地调理电压、电流、温度等信号,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在汽车领域,该产品广泛应用于三电系统(OBC/DC-DC/PDU)、主驱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BMS、热管理、车身控制BCM等关键环节;在工业领域,它同样展现出卓越的性能,适用于工业自动化、光伏逆变器、电机驱动器、数字电源、充电桩等核心应用场景。

纳芯微通用运放系列再添新品:低压NSOPA8xxx为汽车与工业应用注入新动力

  此次全新发布的NSOPA8xxx产品系列承袭了NSOPA系列一贯出色的抗干扰性能与高共模抑制等关键特性,更针对5.5V低压供电环境进行优化,将能效与节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保持了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NSOPA8xxx产品系列提供了沿带宽1.5M/5M/10M及1/2/4通道组合的多种产品型号选择,每种型号均有工规与车规两个版本,以满足不同市场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产品命名规则清晰明了,如下图所示,方便客户快速识别与选择。

纳芯微通用运放系列再添新品:低压NSOPA8xxx为汽车与工业应用注入新动力

  其中,OPA代表其功能“运算放大器”,第一个数字8代表低压5.5V,中间的两位数字代表带宽,末尾数字代表其通道数,例如NSOPA8012,意为5.5V耐压1.5M带宽2通道运算放大器,以便让客户能简单识别其作用、带宽及通道数。

  NSOPA8xxx产品系列的车规级别满足AEC-Q100 Grade 1的可靠性要求,可在-40~125℃的严苛环境下胜任工作。不同的封装版本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对应单通道有SOT23-5, SC70封装,双通道版本有MSOP8,SOP8封装,四通道版本有TSSOP14,SOP14封装。

纳芯微通用运放系列再添新品:低压NSOPA8xxx为汽车与工业应用注入新动力

  下面表格以NSOPA801x为例展开料号:

纳芯微通用运放系列再添新品:低压NSOPA8xxx为汽车与工业应用注入新动力

  抗干扰性能提升

  高PSRR 、高EMI抑制比、具ESD防护

  NSOPA801x系列产品以其卓越的抗干扰性能脱颖而出,其高PSRR(电源抑制比)特性确保了电源干扰的有效抑制,无论是在DC还是AC环境下,都能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在4V以上供电时,其DC PSRR典型值高达104dB,而在1kHz和10kHz频率下,AC PSRR分别能达到74dB和54dB以上,这一表现在市场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在汽车电子与泛能源应用中,尤其是在开关电源中电流电压信号的采样调理链路中,高PSRR对于提升性能稳定性至关重要。它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通过电源路径耦合到采集回路,从而确保信号调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NSOPA801x系列还具备高EMI抑制比和ESD防护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其抗干扰能力。这使得它在应对系统及现场各种开关信号干扰时,能够保持出色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无论是在汽车电子还是泛能源应用中,NSOPA801x系列都能为客户提供一个高效、稳定的信号调理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研发过程中轻松应对模拟干扰测试,确保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NSOPA8xxx系列不仅有效应对电源引入的干扰,更对空间辐射干扰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内置EMI/RFI滤波器,该系列显著增强了对空间辐射干扰的抑制能力,确保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展现卓越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为稳定可靠的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除了对干扰信号进行高效处理外, ESD防护同样重要,NSOPA8xxx在抗ESD方面亦下足了功夫。以NSOPA801x为例,其HBM可支持高达5kV,而 CDM能在2kV的静电冲击下保持稳健。

  轨到轨输入输出、高共模抑制

  NSOPA8xxx系列为客户提供输入输出轨到轨性能,输入的共模范围为 V--0.2到 V++0.2。输出轨到轨性能在5.5V供电和2k负载下,最大输出信号与电源之差可做到35mV。

  直流共模抑制比(DC CMRR)在5.5V供电条件下表现出色,主输入对区间的典型值99dB以上,CMRR对高频共模变化的抑制作用也尤为显著。

  低失调,低温漂

  NSOPA8xxx系列实现了低失调与低温漂性能,以NSOPA801x性能举例,其失调电压为550μV,温漂为0.7μV/℃。能充分满足泛能源和汽车的信号调理和采样应用中对于直流精度及温漂的要求。

  多种带宽,高压摆率, 低噪声

  NSOPA8xxx系列同样有不俗的交流参数表现,首先带宽上提供NSOPA801x,NSOPA805x,NSOPA810x三个版本可选,分别对应1.5M、5M、10M版本以满足不同带宽需求。内置对大信号的处理电路,能支持2V/μs的压摆率,轻松应用突如其来的脉冲信号,例如实际系统安全相关的过流、过压,该压摆率能支持及时地触发保护门限,为系统保护赢得时间。

  噪声性能方面,NSOPA系列采用低噪声工艺平台设计:

纳芯微通用运放系列再添新品:低压NSOPA8xxx为汽车与工业应用注入新动力

(备注:文章来源于网络,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留言询价

相关阅读
纳芯微NSSine™再推高端算力新品:NS800RT7P65S/D实时控制MCU(DSP),全面强化电源与电机控制应用
  纳芯微再度扩充NSSine™ 实时控制MCU/DSP产品矩阵,推出全新NS800RT7P65S/D系列MCU/DSP,该系列采用单/双Cortex®-M7内核@400MHz内核,每个内核配备自研eMath/mMath加速核,支持数学函数、FFT及矩阵运算加速,大幅提升实时运算效率。产品集成1MB eFlash+13KB DFlash,搭配高达768KB RAM(含256KB TCM*2+256KB SRAM),为复杂算法和多任务处理提供充足空间。该系列面向电源与电机控制等电力电子应用,兼具卓越算力、精准控制与安全通信能力,为客户提供平滑的国产化迁移路径。  控制外设升级:更高精度与更低成本  NS800RT7P65S/D在控制核心外设上全面增强,具备更强的信号采集与功率控制能力。该系列内置3个12位ADC模块(4.375MSPS),全系标配36路ADC,11对比较器以及2路DAC,可同时采集多路信号,适配高动态响应需求。全系标配6个CLB,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36路PWM(其中32路高精度PWM)具备124ps最小细分,实现超精细的功率控制,满足光伏储能逆变器、数字电源、电机控制等对控制精度极高的应用。  36个ADC通道,便于更低成本地实现更多路的系统检测和控制。全系封装标配36路PWM,以及11对比较器,在控制上面可以满足更多路的电源和电机控制。另外,6个CLB模块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发波时序控制、保护机制以及其他的可编程功能,可以进一步节省外围芯片,实现更低的系统成本。NS800RT7P65S/D系列详细规格  多轴电机控制:更强扩展能力  NS800RT7P65S/D支持多轴电机和隔离采样需求,赋能更广泛的工业与能源场景。CAP接口扩展至7路,QEP扩展至6路,全系标配16路SDFM(Σ-Δ滤波模块),可灵活支持多轴电机控制和隔离式电流/电压采样,覆盖光伏储能逆变器、伺服系统与高端电机控制等应用。  完善通信接口,护航信息安全  NS800RT7P65S/D系列全系列标配2路CAN-FD、1路CAN 2.0、4路SPI、6路UART(车规支持4路UART+2路LIN)、2路I²C、1路PMBus及1路EMIF外扩总线,确保在车载、工业等多总线环境下的稳定通信。  同时,芯片内置CRC、BGCRC、TRNG、HASH-AES等硬件加密引擎,加持信息安全。  生态友好,降低开发门槛  NS800RT7P65S/D系列支持ARM常用IDE(Keil、IAR)并支持纳芯微自主开发的NovoStudio工具链,帮助客户快速迁移和部署,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随着NS800RT7P65S/D的推出,纳芯微为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市场带来更强算力、更高精度控制与更完善的安全通信,助力客户在光伏储能、数字电源、电机驱动等核心场景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系统设计。  同时,纳芯微已获得德国倍福 EtherCAT(全球主流的高端工业以太网通信标准)技术授权,相关版本正在加速开发中,未来将为客户提供原生支持 EtherCAT 的高性能 MCU 产品,进一步满足伺服控制、机器人和高端工控等领域的需求。
2025-08-28 09:52 阅读量:202
纳芯微中报全面解析
  2025年8月19日,纳芯微公布半年报:2025年H1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79.5%。2025年Q2单季营业收入8.07亿元,环比增长12.5%,同比增长65.8%。  自2024年Q2,纳芯微已经连续5个季度单季收入创历史新高,持续的业绩爆发,着实让人惊叹!图:纳芯微单季度营收  从下游应用来看,2025年H1,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82%,泛能源营收同比增长79%,消费电子营收同比增长75%。三个终端应用领域均保持同频的高速增长,得益于:  汽车电子领域需求持续旺盛,且新产品不断推出并放量,车规级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三电系统,并逐步拓展至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身控制、智能照明等智能化应用场景;  泛能源市场,聚焦工业控制、光伏/储能和电力电子等细分领域。其中工业控制的市场需求自去年末起呈现复苏态势;光储领域的部分客户需求在二季度也有恢复的迹象;AI服务器电源模块的需求显著提升,已成为公司电源模块业务的重要增长动力;  消费电子领域,随着上半年消费电子需求的复苏,公司推出多款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温湿度传感器和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并实现大规模发货。  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领域占公司整体营收占比不高,约13%。公司主要聚焦的汽车电子和泛能源市场营收占约87%,其中汽车营收占比34%,泛能源营收占比53%。  从产品结构看,2025年H1,电源管理产品营收同比增长73%,信号链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9%,传感器营收同比增长350%。三大产品方向收入占比更加均衡,由于去年收购了麦歌恩,麦歌恩并表丰富了传感器产品布局,传感器营收占比提升至27.1%;信号链产品占比有所下降,约38.5%;电源管理产品占比保持稳定,占比约34.1%。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Q2,纳芯微的磁传感器、隔离器以及栅极驱动产品环比增长显著,其中,磁传感器在二季度环比增长约28%,增量一方面来源于磁电流传感器在主要汽车客户的导入量产,另一方面来源于麦歌恩磁传感器在3D打印、扫地机器人等应用领域的销量增长。  毛利率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回升,从2024年Q4的31.53%,提升至2025年Q2的35.97%。  纳芯微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2025年Q1毛利率环比企稳回升主要是成本下降及产品结构变化,2025年Q2下游客户结构及产品销售结构亦有所变化,使得公司当期综合毛利率继续提升。图:纳芯微单季度毛利率  具体来看,传感器产品的毛利率从2024年H2的41.5%,提升至2025年H1的47%,且得益于麦歌恩并表,高毛利率的传感器产品营收占比提高,对公司2025年H1综合毛利率提升的影响权重最大;其次,电源管理产品的毛利率从2024年H2的21.5%,提升至2025年H1的24.7%,也给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的提升带来正面影响;而信号链产品毛利率相比前期仍处于下滑态势,但由于信号链产品的营收占比由2024年H1的53.6%,大幅缩至2025年H1的38.5%,对公司整体毛利率影响权重大幅变小。  截至2025年6月末,纳芯微已能提供36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相比2024年末的3300,半年增长300余款,增速保持稳定。(2024年末可供销售3300余款产品型号,包括并表的麦歌恩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为1000余款。)  传感器产品方面  在磁传感器方向:首代基于垂直霍尔技术的3D线性霍尔芯片,完成产品流片;第三代微功耗霍尔开关,成功实现全国产供应链落地;首颗支持PSI 5接口、达到ASIL-C功能安全等级的差分霍尔汽车级角度传感器芯片已推出;“双码道+可离轴设计”的磁性角度编码器芯片研发进展顺利,可应用于机械臂、人形机器人关节等精密角度反馈场景。  在压力传感器方向:推出的小尺寸NSPAD1N绝压系列已量产,为汽车座舱舒适性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在温湿度传感器方向:温湿度产品已在车载与工业领域实现批量出货;带防尘保护膜和防水透气膜的湿度传感器已在客户进行规模出货,下一代超小尺寸、高精度系列正在稳步推进中。  信号链产品方面  在隔离产品方向:新一代数字隔离器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其EMI性能达到汽车级最高EMC等级,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小型化+密脚宽体”三通道数字隔离器、新一代隔离CAN芯片及宽压隔离电压采样芯片,覆盖从紧凑空间到高压采样的全部场景。  在接口方向:发布首款Mini SBC、成本优化的新一代LIN芯片以及高速车载视频 SerDes接口芯片,其中SerDes芯片采用全国产化产业链,符合国标HSMT协议,传输速率高达6.4 Gbps,可广泛应用于车载 ADAS 与智能座舱系统。  此外,应用于汽车电子执行器市场的MCU+产品已累计出货超过400万颗,成功导入多家主流车厂。  值得关注的是,通用信号链产品自2024年第三季度量产以来,累计获得百家以上客户订单,正逐步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电源管理产品方面  在栅极驱动产品方向:第二代隔离栅极驱动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应用于汽车主驱的功能安全栅极驱动,开始大批量装车。  在非隔离栅极驱动方向:激光雷达 GaN驱动及AI服务器电源高压GaN驱动,均开始批量量产。  在电机驱动产品方向:第一代多路集成半桥驱动、多路直流有刷预驱,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同时第二代多路集成半桥驱动、多路可配置高低边驱动,已进入客户送样阶段。  在音频功放产品方向:首款4通道75W ClassD音频放大器已完成多家汽车大客户单体及设计验证,4通道150WClassD音频放大器开始客户送样。  在LED驱动方向:应用于汽车前灯照明解决方案的Boost升压、恒流源降压及矩阵控制芯片已开始送样。  在供电电源方向:首款为ECU系统MCU供电的SBC及首颗专为车载摄像头设计的PMIC均已启动送样。  在功率路径保护方向:高边开关系列持续扩品,相关产品已规模量产并导入多家头部车企。  结尾  综上,2025年上半年纳芯微不管是经营维度还是财务维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业务板块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产品结构更加均衡,综合毛利率连续回升,产品款数保持高速增长。  笔者看到很多半导体上市公司的由于高市值与低/负利润的反差,被投资者诟病。  私以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国产芯片厂商的首要策略应是:填补国产空白,在国产替代的背景下提升市场份额,通过提供可靠的产品和不断提升的销量来巩固客户关系,推动技术的持续迭代。  至于“利润”,当竞争格局再稳定后,自然会水到渠成。
2025-08-27 11:45 阅读量:271
纳芯微:为什么超声波雷达是车载感知的近距离守护者?
  在工程师的世界里,常说:“毫米波雷达负责看远,超声波雷达负责看清。”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那些“贴地而行”的场景越来越关键,比如进出地库、过减速带、挪车、泊车,每一个微小动作都依赖超声波雷达的高频精细感知。  目前市场上,乘用车普遍配备具有APA功能的超声波雷达。泊车时,侧向雷达判断车位边界,前后角雷达配合测算进深,并结合速度和转角信息,快速构建完整的泊车模型。典型中型SUV通常搭载12颗雷达,通过TDM轮询采集数据,最终汇入主控芯片进行多源融合判断。  本文将从泊车辅助的技术演进、测距原理、多雷达协同机制到超声探头技术,全面解析超声波雷达在车辆近距离感知中的关键作用。  01、从蜂鸣器到全自动  UPA与APA的技术演进  超声波雷达技术在车载泊车辅助中的应用经历了从最初的UPA(Ultrasonic Parking Assist)到更高级的APA(Automated Parking Assist)的发展阶段。二者虽然在雷达结构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在系统架构、功能逻辑、传感融合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UPA系统特征  APA系统特征  通常配置 4 至 8 颗超声波雷达,安装于前后保险杠区域  一般配置 12 颗雷达,布置于车辆四周,实现 360° 近场覆盖  主要功能为检测障碍物,并通过蜂鸣提示向驾驶员发出距离预警  支持车位识别、泊车路径规划、方向盘控制、自动换挡等操作  不具备路径规划或车辆控制能力  需要将雷达数据与摄像头、转向角、速度等车辆状态信息融合  雷达信号多为独立处理,未进行传感器融合  对系统延迟、雷达同步性、信噪比及冗余机制提出更高要求  从架构上来看,APA系统通过中央控制器对所有雷达进行统一调度,采集的数据不再孤立处理,而是参与整车路径规划与控制决策。这种集中式架构使系统能够识别标准与非标准车位,自动生成泊车路径,并在狭窄环境中完成自动泊车任务。为了确保APA系统在各种车位环境下正常运行,如斜列、窄位、障碍靠边,系统需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这涉及动态阈值调整、干扰波识别、历史轨迹回溯等算法模块。  02、测距不仅仅是“听声音”  还原超声波雷达的工作全过程  “发射声波一接收回波”听起来像是简单的定位原理,但实际上超声波雷达测距系统远比这复杂。它涉及高频信号调制、精密时间采样、滤波算法、多目标识别以及环境补偿等多个环节。  原理概述:超声波雷达通过发射一组周期性声波(一般为44kHz)向外传播,遇到障碍物后发生反射,由接收端捕捉反射波。系统通过计算声波传播的往返时间(Time of Flight,ToF)来确定目标距离。  v ≈ 331+0.6 × T (单位为m/s,随温度而变)  t为超声波发出至接收到的时间间隔(秒)  举例:当ToF测得为2.0ms,环境温度为25℃,则v≈ 331 + 0.6×25= 346 m/s,d=(346×0.002)/2=0.346 米  信号处理流程:在典型的AK2标准超声波雷达平台中,测距流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发射端信号设计  使用44kHz固定频率正弦波或调幅脉冲,脉冲长度通常为8~16周期。为提高方向性和功率,一些系统还会设计压电阵列或宽束锥;  接收信号链路  声波被接收后,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去除低频电磁干扰)、低噪放大(提升微弱回波)、ADC采样(通常为12~16位精度,采样率高于200kHz);  温度补偿与距离输出  系统读取片上或外接温度传感器数据,修正声波传播速度;最终输出测距结果,并传递至主控芯片或泊车控制器。  超声波雷达测距系统  多目标与噪声场景处理:在多障碍物场景中,系统通过提取多个回波峰值,实现多目标识别。  信号重叠或噪声干扰  若出现信号重叠或噪声干扰,系统可采用多帧均值滤波、一致性判断等方法排除虚警;  低反射目标  对于低反射目标(如毛绒玩具、布面材质),可通过提升发射功率或使用冗余探头,提高探测概率。  03、雷达不独行  12颗雷达的“交响乐队”  如何精密协同?  在成熟的 APA 自动泊车系统中,通常配备 12 颗超声波雷达。它们的合理布置与高效协同,是实现精准泊车和障碍规避的前提。  以一辆中型SUV为例,12颗雷达一般按以下方式布局:  前保险杠:4颗(中部2颗 + 两角各1颗)  后保险杠:4颗(中部2颗 + 两角各1颗)  左右两侧裙边:各2颗  12颗雷达布局  这种布置确保车辆四周360°全方位覆盖,既能监测前后距离,也能识别车位边界、斜向障碍物和动态目标。  一个完整的12颗雷达调度周期为大约24~40ms,主控芯片通过高速调度器控制轮转,同时保证接收窗口与回波延迟重叠时间匹配,避免漏检或虚检。例如,当车辆以2km/h速度缓慢倒入车位时:  后角雷达  主要负责识别车尾左右空间,判断是否偏离泊车线;  后中雷达  实时测量尾部至墙体或障碍物的最小距离,控制是否刹车;  侧边雷达  动态判断是否临近隔壁车辆,防止侧擦;  数据融合  所有数据经主控融合后,生成泊车曲线控制命令,并控制方向盘自动回正。  这种高频轮询与数据融合机制,确保即使在复杂、多目标、多反射环境下,系统也能保持流畅、精准的实时感知。  04、下一代超声波雷达  还需要突破哪些技术瓶颈?  当前超声波雷达可实现 30~250cm 高精度探测,但为了满足 L2+ 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对安全性和自适应性的要求,未来研发重点之一是探头包络数据融合技术。  超声波雷达正从单一测距工具演变为车辆近场感知核心,与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协同构建“近场大脑”,同时面临串扰干扰、软材质反射衰减及复杂障碍识别等挑战。  针对这些痛点,纳芯微可提供NSUC1800 超声雷达探头芯片(Slave)。该芯片基于全国产供应链,兼容标准 DSI3 协议,实现主从设备跨品牌互联。  NSUC1800 支持灵活编码与抗干扰机制,近场盲区压缩至 10 cm,远距可达 6–7 m,并已通过 ISO26262 ASIL B 与 AEC-Q100 车规认证,为 UPA、APA、AVP 等低速智驾场景提供精准可靠的感知能力,加速国产超声雷达系统规模化落地。  结论与建议  超声波雷达凭借高性价比、低功耗和紧凑结构,已成为智能泊车的核心感知模块。它已从单一测距传感器演进为整车感知网络的关键节点,正迈向“预测性感知”,通过算法与软硬件协同提升近场智能判断力。  基于双芯架构和OTA可拓展设计的AK2平台,不仅满足主流APA需求,也具备面向高阶代客泊车(AVP)和自主移动系统的演进空间。随着E/E架构走向集中域控发展,超声波雷达将成为本地环境建图与低速控制的重要来源,其持续演进将直接决定未来泊车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与用户体验。
2025-08-27 09:15 阅读量:175
纳芯微正式推出超声雷达探头芯片NSUC1800:全国产供应链,DSI3协议兼容
  纳芯微正式推出NSUC1800——基于全国产供应链、兼容标准DSI3协议的超声雷达探头芯片(Slave),为辅助泊车(UPA)、自动泊车(APA)、代客泊车(AVP)等智驾场景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感知能力。该芯片通过功能安全与车规认证,助力国产超声雷达系统加速量产落地。  全国产供应链+DSI3兼容,主从设备跨品牌互联互通  NSUC1800助力实现主从设备跨品牌互联互通的系统方案,在通信协议上全面兼容DSI3总线,缩短验证周期,加快项目导入。同时,产品在芯片设计、晶圆生产、测试与封装环节实现全链路国产化,帮助客户在Slave与Master选型上兼顾交付与成本控制,构建更具韧性的国产供应链。  编码与探测性能全面提升  NSUC1800满足AK2超声雷达协议标准,覆盖UPA、APA、AVP等全场景。其频点任意可配置的编码方式可以支持多种Chirp和FSK+Chirp方案,扫描速度和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可在两个周期内完成保险杠扫描。NSUC1800编码方式  在测距性能上,硬件增益设置配合优化的NFD算法精准识别近距事件,近场盲区压缩至10 cm以内;芯片接收通路具备18-bit分辨率、低噪声特性,可以支持远距探测延伸至6~7 m,为低速AEB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功能安全与车规认证  NSUC1800通过ISO26262 ASIL B功能安全认证及AEC-Q100车规级认证,支持-40°C~150°C工作温度,并具备多重电压、过流、过温诊断功能。产品采用QFN20(4mm×4mm)封装,内置Cortex-M3 MCU和多类型存储器,MCU主频达到44MHz,提供高达32kB nvm和10kB 片上SRAM,为数据压缩等算法提供了充分的可扩展空间,进一步降低系统BOM成本。QFN20(4mm×4mm)  超声探头市场前景  随着L2+ ADAS在中高端及大众车型加速普及,AK2超声雷达在泊车等低速场景渗透迅速。以一辆中型SUV为例,全车12颗超声探头可搭载NSUC1800芯片,而智驾系统凭借此类核心组件的支撑,正形成百亿级市场空间*。来源:Mordor Intelligence   全车12颗超声探头可搭载NSUC1800  纳芯微将继续依托在SoC和系统级设计方面的经验,推动国产超声雷达方案从“单点替代”迈向“系统领先”,为智能驾驶的感知与网联升级提供可靠保障。
2025-08-26 14:19 阅读量:230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MC33074DR2G onsemi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型号 品牌 抢购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相关百科
关于我们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 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 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 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 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 销服务。

请输入下方图片中的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