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5G进入商用冲刺倒计时

Release time:2018-03-15
author:
source:邵乐峰
reading:1516

种迹象表明,5G试商用有望在2019年提前到来,这比之前业界的普遍预判至少提前了约一年的时间。这是否会让人有种“操之过急”的感觉?从技术、终端与网络部署、市场推广等多角度来看,5G行业真的准备好了吗?

3GPP 5G标准化进程开启于2015年。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过各方的沟通、探讨与合作,2017年12月21日,首个可实施的非独立(Non-Standalone, NSA)5G新空口(5G NR)规范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3GPP TSG RAN全体会议上成功完成,包括Qualcomm、英特尔(Intel)、联发科技(MTK)在内的30家参与标准制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致认为,首个5G新空口标准的完成将为全球移动行业开启5G新空口的全面发展,为在2019年尽早实现5G新空口大规模试验和商用部署奠定了基础。

此次标准的完成被视作是支持5G新空口高效、全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极大增强了3GPP系统的能力,有助于创造更多进入垂直市场的机会。由于5G新空口底层规范旨在同时支持独立(SA)和非独立5G新空口,因此,3GPP决定在该基础上继续制定Release 15,包括增加对独立5G新空口的支持,以确保让全球行业受益于大规模单一5G新空口生态系统。

这意味着,从2018年开始,5G进入了商用冲刺倒计时阶段。

同步前进,步步为营

之所以能够被业界称之为“具备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影响力自然非同小可。IHS Markit移动基础设施&运营商经济部研究分析执行总监Stéphane Téral分析认为,最初亮相的采用非独立5G新空口的商用5G网络,将会出现在2018年下半年的美国,应用情景来自固定无线接入。目前,北美两大运营商巨头AT&T和Verizon都已经公布了各自的实施计划。

提速!5G进入商用冲刺倒计时

IHS Markit移动基础设施&运营商经济部研究分析执行总监Stéphane Téral

“这意味着大家都在同步前进,致力于步步为营的加速完成5G NR标准,以便快速进入商用部署阶段。这次5G NR的首个版本不仅为美国的先期商用5G部署提供了一个NSA解决方案,而且也完成了NSA的公共部分与独立部分,作为全球一体化5G系统的基础,至此具备了全球化市场规模。”Stéphane Téral说。

在非独立5G新空口标准推出的同时,多家领先的移动通信企业也基于该标准实现了重要的技术里程碑。例如爱立信与Qualcomm Technologies联合AT&T、NTT DOCOMO、Orange、SK电讯、Sprint、Telstra、T-Mobile美国、Verizon和沃达丰,共同展示了符合3GPP标准的5G新空口多厂商互通,这为进一步推出符合5G标准的商用基础设施与终端铺平了道路。接下来,爱立信的5G新空口预商用基站和Qualcomm的5G新空口终端原型机将支持众多运营商在他们各自的网络上分别开展现场测试。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工程技术总监、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表示,每一代移动技术的更迭都始于行业标准的制定,行业标准的确立能够更好地支持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高效、全面的发展,5G也不例外。而作为在多年前就开始5G技术的研发,并且在3GPP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中的领先贡献者,Qualcomm不断将其创新的5G设计贡献给3GPP,包括基于OFDM的波形、先进信道编码、灵活的帧结构、前向兼容等众多技术。2019年,Qualcomm将继续与移动行业伙伴合作,推出5G新空口商用网络和包括智能手机及其他形态在内的商用终端,同时支持6GHz以下和毫米波频段。

英特尔方面在接受《国际电子商情》采访时指出,3GPP非独立组网5G新空口标准的正式冻结,为未来独立组网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标志着行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随着这项标准的确立,生态系统内的厂商首次就国际公认的单一5G空口系统技术标准达成了一致,从而为行业启动下一代无线服务和设备的测试及商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目前,英特尔已经与数十家厂商展开合作,利用支持最新5G非独立组网新空口技术标准的第三代英特尔移动试验平台进行5G试验。

根据英特尔提供的时间进度表来看,鉴于第一个5G 新空口标准版本已在2017年12月确定,那么独立组网新空口标准将有望在2018年9月完成。尽管这与Stéphane Téral所说的2018年6月在时间上稍有出入,但在2018年正式完成5G第一阶段标准 Release 15应该已是业界共识。之后,可以预见的重大进展还将包括:ITU-R WRC-19必须在2019-2020年之间就波段和频谱达成一致、IMT-2020的细节和技术规范应该在2020年得到确认等等。这样,基本上早期的5G商用推出时间应该会在ITU批准所有标准之前。而在第一个5G标准完全确定之后,整个行业将立即基于这个标准开启大规模的商用试验和测试,5G的发展便进入了下一个全新的阶段。

5G提速,是否有些“操之过急”?

多种迹象表明,5G试商用有望在2019年提前到来,这比之前业界的普遍预判至少提前了约一年的时间。这是否会让人有种“操之过急”的感觉?从技术、终端与网络部署、市场推广等多角度来看,5G行业真的准备好了吗?

英特尔方面对此的看法是,关于业务应用,增强移动宽带(eMBB)将会是运营商首先提供的5G业务,这也是3GPP标准首先聚焦并完成的5G业务。但是不同的运营商会有不同的eMBB部署策略,比如美国运营商早期的5G部署很可能是基于毫米波频段5G固定无线接入给家庭和企业用户提供5G业务,所以早期的5G终端形态很可能是CPE。而中国运营商会优先在6GHz频段开始eMBB的商业部署,其他应用场景比如uRLLC和mMTC将会随着3GPP标准的成熟在2020年之后推向市场。

根据自己的研发水平、试验水平、以及整个业界的技术发展水平,英特尔说他们对这种提速是有足够信心的。理由是3GPP已经如期在去年12月完成了第一个5G新空口标准的落地,这实际上已经实现了提速。现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基于第一版标准进行产品化开发,投入非常巨大,用“万众一心”形容也不为过,预计在2019年就会有5G商用设备推向市场。所以无论从技术、标准还是产品研发任何一个角度上讲,提速并不会有太大的悬念,针对eMBB场景的5G网络会率先在2019-2020年商用。

需要强调的是,5G和4G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5G网络将会使业务类型更加丰富多样,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将会推动移动网络的新兴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数以千亿的设备将接入网络。由于不同业务对于网络的需求大不相同,为了更高效的承载更多类型的业务,5G网络应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海量的设备连接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在满足移动宽带的基础上,以垂直行业需求为导向,满足不同行业需求。

因此,为了满足5G对于带宽、传输速率、延迟、能耗和规模的全新需求,并充分释放海量数据的潜力,英特尔建议电信运营商必须从现在开始,围绕边缘/接入网、核心网、云和数据中心进行全面的网络转型,才有可能在应用和服务模式上实现新一轮的创新。

比如,网络向云化转型,传统电信机房将重构为数据中心,网络功能也将从传统电信专用设备中解耦,基于NFV和SDN技术运行于通用服务器,由于电信网络的复杂性,以及高性能、高可靠性要求,通用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如何满足转型需求成为电信业密切关注的问题。

再比如,为了构建一个更加敏捷的网络,越来越多智能计算的能力正在从中心不断扩展到分布式的各种智能边缘,多接入边缘计算(MEC)正在成为网络转型的驱动力之一。通过将网络核心功能下沉到网络边缘,在靠近移动用户端提供IT的服务、环境和云计算能力,满足5G低延、高带宽的业务需求。

此外,为保证5G网络能够应对多变的业务需求,尤其是对垂直行业的业务需求,网络切片将提供服务可保证的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基于共用基础设施,网络切片为各种垂直行业提供更经济的运营方式、更短的业务上线时间、比肩专用网络的性能以及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演进。

在采访中,英特尔专家强调称,从通信的角度看5G,我们确实已经实现了链路性能的提升。但这其实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需要对整个产业、对全球无线通信及计算平台进行提升,要重新定义“端到端”,因为它已经不只是从终端到云数据中心,其中还包括边缘云、边缘计算等其他节点。

传统意义上所说的节点,更多强调的是终端设备,是通信的一个终点。但在5G下一步的开发与设计中,这些通信终端会变成新的节点,会牵扯到一系列新的系统设计、新的空中接口支持,从而带来一个更加巨大的课题—5G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形成。英特尔方面的看法是,在通信和计算融合之后,新的产业链、新的运营经营模式的形成、筛选、进化、突破,都将成为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产业和标准之间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目前来看,标准进展顺利,关键技术的开发提升了产业和元器件的开发。但是下一步,产业又会反过来对标准提出新一代的要求。所以在5G的历史进程中,产业与标准之间的互动会变得越来越紧密,互动的频率和强度会不断加强。

“在美国,本地多点分布系统(LMDS)是关于固定无线接入的最初努力,当时被视作DSL的竞争者,然而却不幸在2000年随着互联网泡沫而破产了。所以,为什么现在要重蹈覆辙呢?”在Stéphane Téral看来,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不是问题,但找到适当的应用情景,使之可以提供可行的商业实例,这依然是个大挑战。换句话说,我们并不缺乏5G应用情景,但让5G发挥经济效益却是全世界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当然,很多消费者现在已经觉得含混不清了,因为在许多市场中消费者所使用的手机甚至连真正的4G都还没有!

提速!5G进入商用冲刺倒计时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工程技术总监、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

徐晧对记者说,5G的标准从制定到商用的进程缩短并不会带来风险,相反,它带来的更多是机遇。移动通信行业内的各方参与者都将自己的资源和专长拿出来专注地研发下一代解决方案,从而满足消费者在数据连接方面的需求以及垂直领域发展的需求。

  • 从5G标准制定的方面看,2017年初,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Qualcomm就与40家移动通信领域的厂商宣布共同支持加速5G新空口标准化进程的计划,以提前一年实现5G新空口的验证和标准化。而在2017年底,业界如愿以偿完成了首个可实施的5G新空口规范。

  • 从5G技术发展的方面看,5G数据连接的实现是最重要的准备。2017年10月,Qualcomm成功基于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实现了千兆级速率以及在28GHz毫米波频段上的数据连接,不仅推动5G新空口技术继续向前发展,也加快了消费者获得支持5G新空口移动终端的时间表。此外,Qualcomm也展示了其首款5G智能手机参考设计,根据手机的功耗和尺寸要求,对5G技术进行测试和优化。

从5G测试实验的方面看,整个生态系统都在努力为5G的商用“夯实地基”。Qualcomm和全球诸多合作伙伴联合实现了多频5G新空口互通。2017年11月,Qualcomm与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标准的端到端5G新空口系统互通,这是5G新空口技术向大规模预商用迈进的重要行业里程碑,推动了符合3GPP标准的5G网络和终端产业快速发展。在其他国家和地区,Qualcomm也与包括爱立信、AT&T、诺基亚、Verizon、Novatel Wireless等公司分别宣布,将开展基于5G新空口规范的互操作性测试和OTA外场试验。

此外,2018年1月16号,Qualcomm加入了IMT-2020(5G)推进组第三阶段测试工作,继续加深与中国产业链的5G合作。1月25日,Qualcomm与联想、OPPO、VIVO、小米、中兴通讯和闻泰科技共同宣布开启5G领航计划,一起探索由5G带来的全新移动应用和体验,支持中国智能手机产业进一步发展,加速商用顶级5G终端预计最早在2019年的推出。

“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常常取决于产品竞争的态势,甚至于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是否操之过急首先取决于技术与产品是否能如期到位。”联发科技的看法是,依目前的进度来看,2019年试商用是有机会的,但频谱分配的不确定性,运营商组网策略的不明以及最终商用终端技术要求的变化,都是5G产业能否如期落地的挑战。

不过,作为积极贡献并参与5G标准制定的公司,联发科技认为非独立5G新空口规范的推出,意味着5G将逐渐走出实验室,由技术研究阶段进入到产品研发与商用阶段。而2018年6月将会是下一个重要里程碑,届时才会正式完成整个Rel-15 5G NR的技术标准,其中就包含了中国大陆5G商用所需的独立组网(standalone)完整功能。

承前启后的2018年

让我们一起看看核心玩家在2018年都准备做些什么?

Qualcomm

伴随着5G新空口技术的进步,射频前端技术将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复杂程度日益增加。没有对整体系统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设计出5G射频前端。Qualcomm将在射频前端及连接技术领域创造全新的机会,在推动重要的产业转型上带来价值。

今年1月25日,Qualcomm分别与联想、OPPO、vivo和小米签署射频前端解决方案跨年度采购谅解备忘录,扩展Qualcomm强劲的射频前端设计,通过完整的从调制解调器到天线解决方案,支持中国OEM厂商以成本高效的方式规模化打造先进的移动终端。

作为5G发展路线图的一部分,Qualcomm还将推出5G可调谐射频前端。该突破性的5G可调谐射频前端将帮助OEM厂商实现其5G产品的差异化,使产品更轻薄、具备更高性能的系统级技术专长,并为5G产品做好准备。

英特尔

2018年最当务之急的便是第一个5G标准的完全确定,以及基于这个标准尽快展开大规模的商用试验。英特尔已经推出了全球首个支持5G新空口的第三代英特尔5G移动试验平台,并用于同合作伙伴协作进行的5G NR IODT试验当中,用以加快基于NR标准的商用产品的研发与上市,并从这些试验中学习经验、从而进一步推进全球统一标准的落地。基于英特尔第三代移动试验平台,德国电信、英特尔和华为已经成功完成全球首个5G互操作性开发测试。接下来,英特尔还将与领先设备商和运营商紧密携手,扩大基于5G NR内的试验规模。

2017年11月,英特尔的无线产品路线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出了首个支持5G新空口的多模商用调制解调器家族XMM8000系列。其中,XMM8060为英特尔首款多模、全频段的商用5G调制解调器,预计于2019年中用于商用客户设备。同时,英特尔还成功实现了基于英特尔5G调制解调器的完全端到端5G连接,而这款早期5G芯片是英特尔发展史上的一座关键里程碑。

5G将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全新的机会,英特尔非常强调和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的合作,从而推动包括汽车、媒体、工业和娱乐等在内的行业业务革命。从加入5GAA联盟,到成为奥组委TOP合作伙伴,将5G技术带到奥运会赛场,都是其在跨产业合作和行业应用上做出的努力。

5G前夜,千兆LTE能否成为无线“主角”?

长期演进(LTE)在3G领域首先发展起来的,逐渐变成了通用的移动平台,并且持续演变。演进的第一步是从普通LTE(仍然是3G)向LTE-Advanced (真正4G),第二步是引入许多其他特性,包括非授权频谱选项,例如授权频段辅助接入(LAA),以便增加吞吐量、速度以及降低延迟;这是LTE-Advanced Pro的开始,而且世界各地的许多服务提供商都遵循这条演进路线。但是,Stéphane Téral建议有必要从端到端的角度对网络进行观察,这就是5G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个更加敏捷的网络,具备的功能超越了NR,云原生内核、网络切片……在过渡期里,服务提供商会部署任何商业可用的方案以求达到千兆级的吞吐量。

“对于4G千兆LTE网络的部署,说明运营商需要进行网络升级来满足迅猛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就像所有新一代蜂窝技术一样,5G需要几年时间来实现,在5G正式商用之前,通过不断投资于LTE技术和千兆LTE网络,运营商们其实是在努力确保更为平滑的过渡。”英特尔认为5G不只是通信技术的演进,连接的也不仅仅是人与人的通信,更是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因此这是一个跨产业的革命,会支持比4G更多的应用场景和产生全新的业务模式。产业的融合需要时间,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在5G全面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前,4G和5G网络将会是一个并存的状态。

因此,英特尔的LTE产品也在不断升级,千兆LTE调制解调器和后续演进,以及5G芯片被不断推出。2017年11月,英特尔推出了最新的LTE调制解调器—XMM7660,提供Cat-19功能,并支持每秒高达1.6GB的传输速度。这款强大的LTE调制解调器支持先进的多入多出(MIMO)、载波聚合以及广泛的频段,预计将于2019年用于商用设备。而在此之前,在2017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的XMM 7560调制解调器已经实现千兆级速度。

徐晧称,从目前正在使用的4G网络来看,4G LTE将继续保持演进态势,其中千兆级LTE将是5G移动体验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支柱,特别是在5G网络发展初期覆盖不全面的时候,更需要千兆级网络提供充分的支持,才能确保用户统一的高速网络体验。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1月,全球已有25个国家的43家运营商正在测试或规划部署千兆级LTE网络,为5G铺平道路。

与运营商发力千兆级网络同步进行的,是Qualcomm通过两代旗舰级骁龙移动平台—骁龙835/845在终端侧实现了对千兆级LTE的支持。2017年,中国移动终端有限公司和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联合Qualcomm采用搭载骁龙835的移动终端,基于TD-LTE“4G+”网络,在浙江杭州首次成功完成基于商用终端的千兆级速率外场测试;几乎同期,中国联通也与Qualcomm宣布,通过各方合作,在中国联通广州和泉州4G+网络下分别完成了室内及室外的千兆级下载速率验证,成功实现了千兆级数据传输速率,采用的同样是搭载骁龙835的移动终端。

4G LTE的持续演进对于5G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离5G更进一步。作为4G LTE演进的最新进展,千兆级LTE正在全球加速部署,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多款搭载骁龙835的智能手机体验到千兆级LTE网络带来的极速连接,并且在2018年通过搭载骁龙835的“始终连接”PC获得千兆级连接体验。

而在Qualcomm已经推出的全新一代旗舰级移动平台骁龙845中,通过集成第二代千兆级LTE调制解调器—骁龙X20 LTE调制解调器,支持高达1.2Gbps的连接速度。骁龙X20 LTE调制解调器支持OEM厂商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最新一代的连接体验,如沉浸式360度视频与虚拟现实、联网云计算、丰富的娱乐和即时app应用。随着千兆级LTE在终端和网络中的大规模采用,OEM厂商与运营商均将受益于网络容量和频谱效率的提升,同时也确保用户享受出色的连接体验。

("Note: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is gather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is provided as a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It does not signify the endorsement or standpoint of our website.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that violates copyright 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ease inform us for prompt removal.")

Online messageinquiry

reading
5G红利飙升  3家大赚超200亿
  2023年,全球正式进入5G时代已满4年,超过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运营商已宣布提供5G业务。截止2023年3月底,中国5G基站部署超过234万个,占据全球5G基站的60%。GSMA预测,2025年中国将成为首个5G连接数超过10亿的市场。  4月25日,电子发烧友对中国5G领域的10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年报信息进行汇总,对其2022年度营收、净利润和增长率进行分析。这十家公司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工业富联、烽火通信、卓胜微、移远通信、广和通、小米。他们的营收和净利润呈现怎样的变化?2023年第一季度是否呈现了增长的态势?  2022年到2023年,中国进入5G规模应用的关键期,上市公司在5G组网、5G芯片、5G模组、5G手机等领域取得了哪些显著的进展,今天AMEYA360电子元器件采购网将为你进行介绍!  5G上市公司营收出现分化:8家营收同比增长,3家净利润出现下滑  10家5G上市公司2022年总营收达到27364.32亿元,四家营收超过3500亿,其中中国移动以9372.59亿领跑营收榜,工业富联以5118.5亿次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位列第三、第四,他们的营收分别达到4750亿、3549亿元。  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除了保持主营通信业务的优势外,新型业务的代表—云计算业务,全部增速超过100%,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工业富联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云计算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受到元宇宙、ChatGPT等带动算力需求激增,该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9.56%。  10家5G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增长,5家研发投入超过100亿  2022年,三大运营商、中兴通讯、工业富联、小米集团、烽火通信、卓胜微等10家5G上市公司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其中5家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分别是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工业富联、小米集团。  年报显示,中兴通讯2022年研发费用216.0亿元,同比增长14.88%,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7.57%,同比上升1.1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集团持续进行5G相关产品、芯片、服务器及存储、创新业务等技术领域的投入所致。值得注意的是,中兴通讯正持续增加研发投入。202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中兴通讯Q1发生研发投入59.33亿元,同比增加26.29%。  2022年,三大运营商强化创新驱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扩大科研队伍, 数字化业务的快速发展,推动其从“传统管道运营商”向“数字化科技型企业”转变。  2022年,中国移动研发费用达到181亿元,同比增长16.1%,研发费用占主营收入比例达到2.22%,研发人员达到3.97万人。移动云、基础芯片、物联网操作系统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形成多项国产化自主产品。;专利、标准化能力行业领先,累计牵头5G国际标准197个,申请5G专利超4100件,稳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  工业富联2022年大赚200亿,在云计算业务和通信及网络设备收入都实现了快速增长。2022年工业富联公司研发成本为115.88亿元,同比提升6.95%。在创新实力方面,公司拥有有效申请及授权专利6,078项,较上年同期增加10.4%。其中,在高端精密机构件、自动化暨机器人、工业元宇宙、数字化智造等技术领域广泛布局,授权专利增长迅猛,占比达73.8%。  2022年,中国电信研发费用达到106亿元,较上年增长52.3%,研发费用占主营收入的比例达到2.43%,科技和产品研发人员达到2.23万人;RDO科技创新研发体系布局全面完成,实现核心技术自主掌控,天翼云4.0、5G边缘网络、新一代云网运营系统、AI、量子密话等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国内发明专利和PCT专利申请分别为2021年的1.4倍和2倍。  2022年,中国联通研发费用达到68亿元,同比增长42.7%,研发费用占主营收入比例达到2.14%,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88万人,授权专利数达到1666件,自主研发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0%。  2022年,智能手机业务疲软,小米出售的智能手机比较上年减少4000万部,但是小米在研发上却加大了投入。小米2022年财报显示,小米的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1.7%至160亿元,主要是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增加。具体来看,小米去年在造车上投入了31亿元,其中第四季度为12亿元。雷军曾表示,2023年还要继续投入75-80亿元。  烽火通信2022年坚持聚焦光通信主业,加大研发投入。财报显示,烽火通信研发费用达到41亿,同比上升 17.27%,研发人员达到7526人,占到公司总人数的45.29%。主要是公司加快攻克相关关键核心技术进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移远通信在2022年加大研发投入,财报显示,2022 年度公司研发投入达 13.35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9.38%,同比增长 30.5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技术人员 4,520 人,占比 76.18%。移远通信公司作为 3GPP成员,提交了 30 多项 5G R17 通信标准提案;同时公司持续参与 3GPP R18 的研究,针对 R18 已提交 10 多项技术标准提案,涉及 NTN(非地面网络)、定位、车载通信、XR、随机接入等关键技术。截至2022年底,移远通信公司已取得授权的专利 302 项,商标 146 项,软件著作权 226 项。  广和通在2022年研发投入达到5.6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1.71%,广和通2022年发布多款4G、5G 新产品,包括基于展锐平台的国产极小尺寸5G 模组,国产替换进程进一步落地;另一方面,公司取得多项产品认证,如5G 模组FM150-NA 取得北美运营商AT&T认证,5G 模组FG370 通过CE 认证测试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人数为 1,907 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 60%以上。
2023-04-26 11:12 reading:2094
5G:工业自动化的新视野
  下一代无线连接5G使无线工业自动化的概念更接近现实。在不久的将来,新网络将带来比以往更多的商业机会,使物联网(IoT)在工业自动化和制造业中普遍存在。5G已经到来,即使在最苛刻的应用中也能取代有线连接。根据麦肯锡在2020年初进行的研究,到2030年,工业4.0将占约2200万个5G物联网单位,其中大多数是制造业应用。  什么是5G?  5G是第五代移动网络,已于2019年开始在全球部署。5G是继1G、2G、3G、4G之后,移动无线网络的全球无线新标准。借助 5G 技术,一种新型网络将虚拟连接人、物体、机器和设备。这项新技术有可能以超快的速度支持数百万台设备,并有可能将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接入5G技术为影响安全和安保的关键任务工业企业运营带来了机会。  3G/4G/5G网络之间的差异  前几代移动网络都为5G的发展做出了贡献,5G的速度比LTE快100倍,超低延迟,可靠性,海量连接和能源效率,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更好的用户体验。它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高的效率,以增强新的用户体验并连接新的行业。与4G相比,5G可以支持所有频谱类型,频段和广泛的部署模型。这开辟了新的互连方式,例如设备到设备和多跳网格。更不用说速度最高可达10 Gbps,5G比前几代都快得多。这是4G LTE的10到50倍。  5G对制造企业和工业自动化意味着什么  每一代新一代无线网络都有一套新的用途。制造企业和工业自动化可以从5G无线技术中受益最多,并建立更高效、更灵活的生产流程。这项新技术提供了精益和低成本的连接解决方案,通过利用降低数据速率、功耗和移动性的能力来连接传感器。一些用例包括工厂中的自主系统、智能城市、智能能源、互联办公室和建筑物、安全和应急服务、互联健康。  时间关键流程中的人工智能——5G 可以显著提高实时机器人控制、运动控制、机人交互、板载 4K 视频流、3D 导航以及 AR/VR 维护和培训的效率和安全性。  互联工厂 — 从生产车间到管理办公室,在各个层面提高工厂的数字化水平,并通过实时跟踪资产(库存、接收传感器数据、远程检查和诊断)来优化生产设施管理,从而受益于更快的数据传输。  物流 — 改善物流和仓库运营,提供比以往更快的现场工作人员和后台通信,并跟踪货物后期生产。  安全系统 — 为工厂安全带来可靠性和弹性,允许实时警报和通知。  5G 具有工业级性能,包括高可靠性、低延迟和良好覆盖。凭借5G的所有优势,它可以真正彻底改变许多工业部门并建立更智能的工厂。因此,制造企业应考虑建立专用网络来支持他们的努力,这样他们就不会依赖电信运营商。现在是时候追逐机会并利用新兴技术了。
2022-12-02 17:12 reading:3240
实现无线对有线的全面替代,5G R16的第一步:下沉到专网
      "R16涉及到的特性非常多,所有特性要全部落地到整个产业,需要分过程、分阶段、分节奏进行。对于展锐而言,今天发布R16 Ready,是我们跟联通公司一起选择了当前5G“To B”应用场景下最迫切的一些特性,优先开发、提前部署。”近日,在展锐与联通联合举办的5G Ready媒体发布会上,展锐高级副总裁夏晓菲如是说。       这里,夏晓菲提到的最迫切的特性,也是展锐和联通选择的第一步,即部署5G专网。“如果企业要在工厂内部署网络的话,可以用专网的方式部署,这样可以极大提升整个5G布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G虚拟专网实际是将原有公网部署方式下沉,沉到在园区可以建一个虚拟专网,这样能够大幅降低企业布网成本、快速部署,同时也更加安全,维护成本也会降低。企业在网络内部部署边缘计算、云平台,对于企业来讲非常方便,也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多“To B”的服务模式。        从5G终端这一场景,要实现万物互联的目标,包括智能制造、产业界的渗透,是一个逐步用无线替代有线的过程。夏晓菲提到,“开始从园区的像5G CPE这种设备替换网络核心接入节点,再下沉到产线这一层,推出5G网关替换有线网络上下行的接入。再往下沉,会从网关级往整个工业控制的神经末梢推动,后面会有更轻量级的5G工业控制器,具备连接能力和一定计算能力,渗透到整个生产制造的神经末梢。”     “实际上我们是要提供一个从“网关级”到“末端计算”的一系列的基础芯片,从而让5G完整的渗透到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的各个环节。”夏晓菲补充。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通物联网事业部首席产品官李凯也表示认同这种端侧下沉到专网的推进模式。在他看来,“年内运营商基站部署可能会超过100万个,基本能做到核心地带的普遍覆盖。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想一想,在R16的大带宽能够为大家所用后,我们接下来对垂直行业的使能和拓展到底最需要的是什么?”       夏晓菲和李凯给出一致的答案,即时延、高精度授时、专网的应用,以及节能。         R16标准后,5G时延进一步降低,能够降到低于5毫秒。同时通过信道冗余传输提升可靠性,从99.9%可靠性提升到99.999%,授时从几十us级提升到us级,功耗也大幅度降低。     “低延时、高可靠”特性对工业制造非常关键。高精度授时对于任何需要协作的场景都非常关键的。夏晓菲举例,如机械臂和机械臂之间的协作,可能需要有一个相同的时间基准,否则两台设备的时间起点不一样整个协同就会乱掉。还有车间里的AGV小车,两台小车如果同时抬一台设备或者是给一个设备换一个角度,要两台AGV小车同时协作,这样就要求不同设备的时间基准是非常精准的,R16协议定义了“高精度授时”的特性,能够让不同的物理设备之间的时间基准精度非常高,从而保证不同机器之间的完美协作。        5G LAN实际上是一个5G专网的技术,相当于是在5G里面实现一个类似于“局域网”的场景,能够让不同的设备在同一个局域网内、以5G协议构建的一个局域网内能够很方便的进行通信。李凯表示,“在R16阶段安全性和时延都会得到更大的保障,对于用户来说如果花钱做专网,最大的诉求就是“数据不出厂”,这主要是基于隐私性、安全性的考虑。”而R16的特性比R15更进一步,让5G技术更安全了。        同时,在R15版本后,5G终端、包括手机“发热”的情况还是非常普遍的。R16定义了新的技术,包括如果终端发热,能够主动的和网络协商、选择合适的带宽、合适的天线数,从而降低终端功耗,通过“端”和“网”之间的协同,降低5G终端的功耗。           具体到电力行业,5G R16技术可以大大拓展运营商在智慧电力行业中“发输变配用”等各环节的合作空间:       1.高精度授时结合低时延高可靠的QoS可实现电网更精确的供电和负荷调整。       2.大带宽技术在视频监控,智能巡检领域需求迫切。       3.5G LAN大大增强了电力专网的可行性,提升安全性。       4.5G网络切片和能力开放两大属性,满足电力业务差异化的业务属性需求。     “从电网,到石油、石化、天然气等行业,我们逐一打开,可以很好的去使能这些重点行业。”李凯总结。        从展锐的角度,“我们需要通过R16特性建立5G虚拟专网,构建5G LAN,5G局域网的产线内网,同时产生低时延、高可靠无线网络连接,保证整个智能制造正常的部署和落地,这些实际上都是R16协议提供的一些特性,然后进一步推进整个工业4.0的生产自动化进程。”注: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08-10 00:00 reading:2229
直降35%!5G模组价格下探至500元以内,将给业界带来怎样的冲击?
近日,中国联通联合多家厂商发布了业界首个低成本5G模组——雁飞5G模组,该模组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含税价仅为499元,在5G模组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这一消息在业界引起热议。低成本的5G模组将为下游终端厂商、方案商和行业用户提供低成本的连接方案,促进行业应用的繁荣,因此模组价格指标也是应用成熟的一个重要体现。来源:联通数科当前,5G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总体成本还很高,每一环节成本的大幅下降都会进一步推动产业应用的繁荣,不过,我们还是需要用历史纵向发展的角度和产业生态横向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成本下降的历程。模组成本下降驱动5G行业应用发展一般来说,物联网模组是将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电容电阻等各类元器件集成到一块电路板上,并提供标准接口,各类行业终端通过嵌入物联网模块快速实现通信功能。模组起到连接的作用,承载端到端通信、数据交互功能,因而成为物联网终端的核心部件之一。 下游终端厂商和应用厂商往往并非通信技术专家,完成一款智能终端或物联网方案时,需要一个可快速实现的通信方案,通用的物联网模组能帮这些厂商完成与通信相关的工作,降低了下游厂商开发和落地的门槛。而且,模组一般占据终端连接功能的成本会达到60%左右,因此5G时代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都离不开模组成本的降低。 关于雁飞5G模组,中国联通指出其具有三大核心特点:一是针对联通网络定制核心特性,对不必要的功能裁剪设计,实现低于500元的售价;二是针对工业控制、4K/8K视频采集、数采数传等行业应用对模组的计算逻辑及网络协同方式进行自行设计,实现30%的节电;三是基于雁飞格物DMP平台,通过网络软件化、软件硬件化、硬件芯片化,在芯片中植入自研的雁飞格物SDK,形成物网协同的差异化优势,实现真正的“有根生长”。 可以看出,这一款模组价格能够降至500元以内,是在通用模组基础上做了很多创新,通过剪裁降低基础器件和设计成本,但在剪裁的同时并非性能下降,而是针对一些特定场景进行了增强,可以说是创新带来成本的降低,并非为了降价而降价。 随着出货量的增长和应用落地的加速,5G物联网模组价格会持续下降。去年11月份,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全球移动宽带论坛的演讲中给出了5G模组成本的预测数据:来源:华为从这一预测数据来看,到今年年底,5G模组价格成本可以降至80美元左右;而到2023年底,5G模组成本将降至20美元左右。在20美元左右的成本下,相信会有更加丰富的行业终端形态出现,5G在行业应用中的渗透度更高。 中国联通也给出了模组需求量预测,2021年5G模组的全球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片/年,到2025年将超过5000万片/年。 当前5G行业应用也在稳步落地中。5月27日,工信部在太原发布“5G+工业互联网”第一批重点行业和应用场景,包括五大重点行业和十大应用场景,即电子设备生产、装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五大行业,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生产智能监测十大场景。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提到,目前全国工业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覆盖了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近期,工信部也公开发布了“公开征求对《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7大指标中,专门提出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200%。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快速的增长,也依赖于模组成本的下降。《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主要指标从这些角度来看,5G模组出货量和成本的降低,是将这种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的过程。低成本的5G模组为下游终端厂商、方案商和行业用户提供低成本的连接方案,促进行业应用的繁荣,因此模组价格指标也是应用成熟的一个重要体现。 以史为鉴:NB-IoT模组成本下降的过程提到模组成本的下降,业界对于当年NB-IoT模组价格下降过程还历历在目。回顾NB-IoT模组成本下降的历程,笔者认为三大运营商三次大规模招标在这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每一次招标都将NB-IoT模组成本推向一个新低。 (1)中国电信的“宇宙第一标”2017年9月,中国电信开启了规模50万片的NB-IoT模组招标。彼时NB-IoT标准冻结一年多时间,中国电信率先完成30万NB-IoT基站升级,成为全球首个也是全球最大的全国性NB-IoT网络运营商,而且中国电信还发布了全球首个NB-IoT资费标准。 不过,NB-IoT商用之初,作为创新性的事物,模组价格居高不下,大部分成本处于60元以上,这一成本对于面向海量低成本物联网终端的场景来说,不可能催生出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为了尽快形成成本的下降,并提振行业信心,中国电信率先开启了规模化的模组招标,业界号称“宇宙第一标”。最终招标结果出炉,一家模组厂商独家中标,价格为每片含税36元人民币。实际上,当时模组的中标价格为66元,其中30元由中国电信来补贴。 (2)中国联通的300万片模组招标2018年,中国联通也启动了NB-IoT模组招标工作,数量是300万片。2018年9月,招标结果出炉,中标企业大多最终以低于30元/片价格入选。从NB-IoT问世起,“低成本”就成为一个典型的标签,而这个低成本最多的解释就是模组成本低于5美元,因为业界不少人认为5美元是一个分水岭,中国联通通过本次招标一举达到这一分水岭。 虽然很多中标者是低于成本价报价,但NB-IoT模组实际成本下探至30元左右已成定局。从2017年10月超过60元的成本,不出一年时间成本已下降了一半,进入了预期的5美元以内。 (3)中国移动的500万片模组招标2018年12月初,业界瞩目的“中国移动500万片NB-IoT模组招标”终于尘埃落定,这一订单由9家企业10款模组瓜分,而最终报价中最低报价低于20元,这是继中国联通300万片NB-IoT模组招标后价格再次创新低,且已远远低于此前业界对NB-IoT模组预期的5美元。 不到半年时间,价格再次大幅下探。价格的下降,破除了“NB-IoT模组成本是NB-IoT产业瓶颈”的谎言。目前,NB-IoT模组价格已下探至15元以下,业界已经不再太多关注价格了,因为这一价格是在近2亿的连接规模驱动下形成的自然市场行为。 鼓励通过创新降低成本,警惕恶性价格战本次中国联通推出500元以下的5G模组,率先开始在5G模组市场中打破成本壁垒。不过,从之前经验来看,业界应该树立起客观的成本观念,成本下降可以通过出货量增长来摊薄固定成本,也可以通过创新的手段形成成本节约,但要警惕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主动进行价格战,透支模组厂商进一步创新积极性,也对整个产业生态不利。 一方面,从5G行业应用的成本结构角度看,5G规模化应用需要打破成本的壁垒,这里的成本可不仅仅是模组成本。因为在当前很多应用场景中,尤其是工业、医疗等专业应用,对于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高要求意味着高成本敏感性,模组成本在整体实施成本中占据的比例并不明显。 整个5G行业应用落地还有更高的成本部分,比如MEC的部署、行业专网的建设运营、专用终端的研发,动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这些都需要持续推进其业态成熟和降低成本。模组成本的下降应该是伴随着其他拥有成本共同的下降,是一个配合的过程,在前期仅有模组成本下降,可以肯定不能带来5G应用的繁荣。 另一方面,从模组厂商的角度看,目前NB-IoT模组毛利率较薄,4G模组价格也在持续下降,5G模组是应该是厂商们获得创新高回报的领域。中国联通通过器件剪裁和特定能力优化,实现模组价格下降,相信依然有正常的回报,这才是一个正向循环过程。5G模组有足够的利润,模组厂商更有积极性进行技术创新研发。 以此前NB-IoT模组价格的降低的过程来看,实际上模组厂商一定程度上是“赔本赚吆喝”,不低于成本价报价,怕失去相关市场;低于成本价,那就形成恶性价格战。过去数次大规模的招标,将价格压了下来,但那个阶段模组企业真正的成本是多少?招标数量中有多少真正落地了?经历过这些过程的各位自然心知肚明。而如今价格稳定在一定水平,是源于亿级出货量的增加和产业生态的成熟。 5G应用发展是一个长跑,产业链各方应该有足够的回报才能坚持跑下去。
2021-05-31 00:00 reading:2220
  • Week of hot material
  • Material in short supply seckilling
model brand Quote
MC33074DR2G onsemi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model brand To snap up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Hot labels
ROHM
IC
Averlogic
Intel
Samsung
IoT
AI
Sensor
Chip
About us

Qr code of ameya360 official account

Identify TWO-DIMENSIONAL code, you can pay attention to

AMEYA360 weixin Service Account AMEYA360 weixin Service Account
AMEYA360 mall (www.ameya360.com) was launched in 2011. Now there are more than 3,500 high-quality suppliers, including 6 million product model data, and more than 1 million component stocks for purchase. Products cover MCU+ memory + power chip +IGBT+MOS tube + op amp + RF Bluetooth + sensor + resistor capacitance inductor + connector and other fields. main business of platform covers spot sales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BOM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 supporting materials, providing one-stop purchasing and sales services for our customers.

Pleas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below:

verification code